山西省文物局7月9日發布消息,在山西省中條山一處山坡上,當地村民平整土地時發現一套隋仁壽二年(602年)的舍利石函,目前已收藏到永濟市博物館。
舍利石函為青石質,盝頂形,石函長32厘米、寬31厘米、高27厘米。石函由覆斗形蓋、榫卯凹槽石函、方形青石塔銘組成。
函蓋頂部中間線刻一圓圈,內刻盛開蓮花,四角配有四朵花卉;石函四面線刻花草紋、人物紋,已模糊不清。
塔銘長19.5厘米、寬17.5厘米、厚3厘米,出土時用墨汁浸泡為黑色。銘文楷書,楷法精湛遒勁,結構典雅大方。正文刻在石平面中間,成方形排列。文字從右至左豎讀,豎12行,每行11字,共計132字。
由銘文大致可了解石函的歷史狀況,隋仁壽二年(602年),蒲州隆福寺僧人智才法師、道政法師、寶玉法師三人、蒲州桑泉縣(今臨猗縣)信士樊元並家人,蒲州河東縣(今永濟市)董祥等人結願在蒲州蒲坂縣(今永濟市)倉陵寺建造五級浮屠佛塔,以安放舍利,並虔誠祈求護佑,同修正果。
石函出土地在中條山的一處半山坡上,寺廟、佛塔早已不知毀於何時,隨著歲月流逝,現僅剩部分殘磚斷瓦散落於荒草荊棘中。銘文中記載的倉陵寺雖沒有記載,然而一谷相隔的棲岩寺,卻是一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岩寺,始建於北周建德年間,初名靈居寺,隋仁壽元年(601年)改今名。寺宇在戰爭中被毀,如今仍保存數十座舍利塔,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時代。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大興佛法,在全國形成了信奉佛教的熱潮,隋文帝曾於仁壽元年、二年、四年三次派高僧奉送舍利到全國一百多州的著名寺院,建塔安奉,蒲州棲岩寺名列其中。
山西省永濟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董榕介紹,永濟市博物館藏《大隋河東郡首山棲岩道場舍利塔之碑》記載了當時蒲州官員奉迎舍利、建塔安奉舍利時的宏大場景。上行下效,民間也形成了建塔供奉舍利的熱潮,出土的這件石函就是隋文帝時民眾對佛教文化信仰的見證。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2/07-09/9799455.shtml
延伸閱讀:
唐朝皇家用以供養舍利的香料,來自何方?中國考古團隊最新研究揭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