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尼泊爾800多位「女武僧」的故事:「功夫有助我們打破性別籓籬,並在危難時刻照顧他人」⋯⋯

(圖:SilverKris)

「我們正在改變(社會的)『遊戲規則』,」二十九歲的「女武僧」昆秋拉姆(Konchok Lhamo) 說:「我認為,單只在寺院裏打坐並不足夠。」

每天清晨,800多位比丘尼都會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外的「天龍彌陀山」(Druk Amitabha Mountain)上,一座屬於藏傳佛教竹巴噶舉派支派天龍(竹巴)傳承的寺院裏練習武術。

弘揚佛法和性別平等

尼泊爾的女性因為童婚習俗、重男輕女文化等因素,在接受教育和維持生計方面,遭遇不同程度的限制。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Gyalwang Drukpa)晉美白瑪旺欽(Jigme Pema Wangchen)希望打破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鼓勵尼眾在寺院的牆外,弘揚佛法和性別平等的信息。

在法王的支持下,她們每天習武,增進自信、健康和專注力。

這群「女武僧」來自尼泊爾、西藏和印度拉達克等地。三十四歲的比丘尼拉姆(Lhamo),十多年前從印度北部的拉達克來到尼寺修行:「功夫有助我們打破性別籓籬的侷限、增強自信,並在危難的時候照顧他人。」

另一位比丘尼藏莫(Jigme Lotus Zangmo)說:「我們凌晨3點起床,晚上10點休息,每天習武約三個小時,有時更久⋯⋯武術有助我們增強注意力和體力。」她們用餘下的時間研究佛經、弘法和種植樹木等。

此外,尼眾還會主持佛教儀式、踏上為期數月的朝聖之路,也會走遍各地清理塑膠垃圾,或騎單車出行,推廣環保樸素的生活方式,讓大眾意識到地球的環境危機。

「我們需要成為自己的英雄。」從2013年起,她們已向數百位女子教授武術,助她們保護自己。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尼眾每年都會從加德滿都騎單車出發,穿越繼2,000公里到喜馬拉雅山高處的拉達克,向尼泊爾和農村地區的群眾弘揚佛法和性別平等。

她們的服務與貢獻,逐漸廣為人知。2020年,她們獲提名歐洲人權獎項「哈維爾人權獎」(Václav Havel Human Rights Prize),成為三位進入決賽的候選人之一;翌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武術教育獎」,去年又獲頒「國際婦女節獎」,以表揚她們在救災、保護婦女安全、促進性別平等和環保等方面的善行。


延伸閱讀:
尼泊爾一群藏醫默默耕耘,讓藏醫藥學漸漸普及。他們相信:「既然生於佛陀誕生地,就應傳承這種醫學⋯⋯」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