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創館四十周年。這座守護法寶的知識殿堂,一直挺立於嘉義縣竹崎鄉山間,讓拜訪殿堂的大眾,能夠開啟智慧的泉源。最近,圖書館更獲得了一份「生日禮物」。
「第一屆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貢獻獎頒獎典禮」於11月25日下午舉行。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獲頒發「標竿圖書館獎」,是唯一獲獎的專門圖書館和佛教團體。
圖書館創立至今,僧團整理資源不輟,並編寫佛教圖書分類法,便利大眾搜索資源。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表示,得獎代表數十年來的努力獲得肯定。
守護法寶的知識殿堂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於1982年創建,藏書30,000餘冊,以佛學書籍為主。館藏包括圖書、期刊、視聽、多媒體光碟等資料。館內典藏珍貴文獻,包括佛學期刊300餘種,例如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的台灣佛教期刊,如《獅子吼》、《菩提樹》、《人生》等,以及貝葉經資料,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圖書館原先只供佛學院內部使用,1997年後向公眾開放。
佛教典籍浩如煙海,數量極為龐大,加上分類方法要以佛典為依據,一般通用的圖書分類法並不適用。僧眾和護法居士自1992年起費時四年,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成了《佛教圖書分類法》。此後,海內外有200多所佛教圖書館均以此為分類的標準。
館中亦設置了大量線上資源,當中包括多個佛教入門網站,類別涵蓋佛教藝術、書畫、飲食、文學、建築、傳記、電子佛書和音樂等。
館長自衍法師表示,社會已進入數位(數碼)時代,圖書館除了推出線上資源外,亦協助其他佛教圖書館建設期刊聯合目錄、佛教館藏聯合書目等。
評審團認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活力無限,創意十足」,除了保存文化外,亦促進海內外的學術交流,值得獲獎。
延伸閱讀:
印度總理計劃設立圖書館,專門研究佛教文學和經典:佛教文獻是人類文明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