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推出新書談「正念」:透過覺察當下,活出健康

近年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學校和職場引入正念修習,助人調節壓力和情緒。研究顯示,正念修習。有研究表明,即使每天修習正念十分鐘,已有助紓緩抑鬱、焦慮情緒。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艾倫.蘭格(Ellen J. Langer)最近推出著作《正念之身:覺察當下,活出健康》(The Mindful Body: Thinking Our Way to Chronic Health)。她認為,面對疾病或老化,我們並非束手無策;當我們修習正念、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就能改善健康狀況,令人生更加幸福。

正念修習是透過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生起的覺察力,用以培養自我了解、智慧與慈愛。

艾倫.蘭格說:「處於正念狀態時,我們會注意到許多過去並未留意的事物,同時發現我們對這些事物的了解並不如自己所以為的那麼深刻。於是眼前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加有趣,並以全新的方式展露出無比的可能性。」

她強調,心靈是決定身體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只要透過簡單的思維方式改變,就可以顯著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

艾倫.蘭格在書中介紹,她和同事的研究已經證實許多慢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及慢性疼痛,都可能透過這樣的心理介入而獲得改善。

透過書中的章節,她希望讓讀者意識到:我們的每一個想法,都有可能影響自身健康,「事實上,對我們所有人來說,距離更健康可能僅有一念之遙。」

正念的核心態度:關愛自己

為寫《正念之身》推薦序的陳建鴻(台灣基隆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布朗大學正念中心認證教師)表示,正念的核心態度是「關愛自己」──當我們開始關愛自己,身心健康自然會隨之改善。

他指出,正念的核心在於七大原則的內化:非評價、初心、信任、接納、耐心、放下與非用力追求。這些原則在正念練習中逐漸發芽、成長,最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念的學習,不單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困境,而是成為一種深層次的生活態度。

陳建鴻補充,雖然正念無法取代醫療診斷與疾病治療準則,但如果我們在透過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能夠發掘、深化本來就內建於人們身心中自我療癒的力量,那麼我們的身心都能變得更加穩定與放鬆。[1]


延伸閱讀:
乳癌病人體驗正念修習:「比睡一覺更放鬆!」


[1] 天下文代〈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建鴻推薦《正念之身》:當我們開始關愛自己,身心健康自然會隨之改善〉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