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日至少丟棄4,600噸廚餘,德國青年在台發起「食物共享」拯救剩食,每年避免逾1,000公斤食物浪費!

德國青年史特凡(Stefan Simon)(圖:史特凡)
德國青年史特凡(Stefan Simon)(圖:史特凡)

世界各地食物浪費問題嚴重,環保人士共思對策。台灣每日至少丟棄4,600噸廚餘,浪費程度冠絕亞洲,到底有何減廢良方?一位德國青年在台灣發起「食物共享」運動,每年避免逾1,000公斤食物浪費。

德國青年史特凡(Stefan Simon)三年前將德國的「享食運動」(Foodsharing )引入台灣。「享食運動」源自柏林,由市民於2012年自發舉行,現已在多國落地生根,包括奧地利、瑞士和德國等,「惜食者」(foodsavers)逾200,000人。史特凡設立「享食台灣 」(Foodsharing Taiwan)網站,主動聯絡台灣的店家,推廣運動的理念。

義工並發起「公共冰箱」計劃,想要分享剩食的市民,可以在特定的Facebook群組上留言,注明食物的份量和賞味期限等資料,讓有興趣的惜食者提取(圖:史特凡)
義工並發起「公共冰箱」計劃,想要分享剩食的市民,可以在特定的Facebook群組上留言,注明食物的份量和賞味期限等資料,讓有興趣的惜食者提取(圖:史特凡)

「享食運動」的參與者都是義工,沒有企業的贊助,可說是「草根運動」。為了拯救剩食,減少食物浪費,「惜食者」會跟支持「享食運動」的食店(如麵包店)合作,主動聯絡店家查詢剩食情況,如當天有賣剩的麵包或快要過期的食品,便會於約定時間前往提取。義工並發起「公共冰箱」計劃,想要分享剩食的市民,可以在特定的Facebook群組上留言,注明食物的份量和賞味期限等資料,讓有興趣的惜食者提取。

據義工統計,在「惜食者」和食物分享者雙方的努力下,「享食台灣」每年避免了逾1,000公斤食物浪費。

不過,目前支持「享食台灣」的店家並不多,施特凡認為原因主要有二:擔心客人有了免費食物,便會減少消費意欲;二來怕有人吃壞了肚子,要店家負責。為了增加店家支持「享食台灣」的意欲,義工須簽署一份聲明,以示自己願意承擔食用剩食的責任和風險。

如果想拯救更多的剩食,便需要更多店家響應「享食運動」。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