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受佛教啟發,美國女子從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賦予廢物新的生命⋯⋯

(圖:Religion News)

十年前,阮氏(Nguyen)在加州帕塔露瑪(Petaluma)附近租了一塊土地,開始務農。面對家人的反對聲音,她仍堅持從事熱愛的工作。阮氏種植的穀物,漸漸聞名遐邇,去年被《三藩市紀事報》譽為「頂級麵包師夢寐以求的秘方材料」。

《Religion News》報道,在她小時候,她常常與祖母一起製作發酵茄子,然後賣給寺院。因此,阮氏自小就與佛教結緣。

阮氏說,佛教讓她明白一切眾生相互依存、互相聯繫:「我們不僅需要關注消費模式(對環境的影響),還需要關注生態系統中的一切,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身為農人,我們對地球的生態系統負有部分責任。」

在大學讀物理課時,阮氏一直在思考佛教的輪迴思想。她開始在校園宿舍附近自製廚餘堆肥,並種植花果:「我們必須想辦法,為人類不斷製造的垃圾賦予新的生命。」

後來,她和同學從田裏收成了一顆漿果,驚喜地發現,味道與雜貨店賣的完全不同:「它們就像浸在鮮奶油中一樣。」

在校園裏吃著甜美的漿果,阮氏意識到農業的影響力:賦予廢物新的生命、保護大自然、創造滋養身心靈的事物。

大學畢業後,她在加州尤奇亞(Ukiah)一座佛教寺院裏當學徒,種植穀物、南瓜、紫蘇等。她開始投入於改良穀物種植,一方面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另一方面利用植物的莖桿來創造窪地,以減少洪水。她還學習如何減少碳排放,及幫助恢復恢復因挖損、塌陷、壓佔而受到破壞的土地。

如今,她的農地生產二十多種穀物,包括抗旱小麥、大麥、黑麥和小米等,成為加州為數不多能夠在乾旱時期獲得豐收的麥農之一。阮氏又與其他農民建立合作社,鼓勵其他地區建立類似的可持續糧食系統。

阮氏知道,單靠小數人的農業轉型無法解決氣候問題。但她相信,當大眾對於氣候變化感到不知所措時,就會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延伸閱讀:
印度的這種米,亦有「佛陀米」之稱。農民相信,這是佛陀留給人類的禮物⋯⋯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