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參訪寺院:初入寺門,遇到的第一位菩薩

(圖:人間福報)

我們初入寺門,遇到的第一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了。當我們進入寺院的天王殿時,迎面看到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菩薩。眼前的菩薩,好像是可以包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一樣,又好像是在廣泛地歡迎世界上不同的人前來。

菩薩姓彌勒,譯為慈氏,名阿逸多,譯為無能勝,表其慈心「廣大無能超勝者」。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載,彌勒菩薩的本生是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為佛弟子,曾發誓願:「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斷肉戒。」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

若人聞彌勒菩薩名,歡喜恭敬禮拜,命終即得往生;若人犯禁戒,造惡業,聞是菩薩名,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

彌勒菩薩是此土未來佛,曾蒙釋迦牟尼佛親為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盡時(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將下生此娑婆世界,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稱為「龍華三會」。

雪竇寺彌勒大佛像(圖:網上圖片)

我們在天王殿看到的彌勒菩薩像,是以五代梁唐時布袋和尚的形象塑像的。相傳,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外號「長汀子」,形體肥胖,寬心大肚,時常以禪杖荷一隻布袋出入街市。他所有的用具盡數存放於布袋之內,托缽得來的食物也塞入其中。有時他會把布袋裏東西倒在地上,一一個展示給人們看,並詢問:是甚麼?他的布袋似乎無所不包,因此人們都稱他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居無定所,隨地坐臥,但居雪水中而衣不濕,處暑寒而無炎涼。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布袋和尚於嶽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結跏趺坐示寂,遺偈曰: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直到此時人們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

(圖:網上圖片)

在布袋和尚遊化過的廣大江浙地區,信眾便以他笑口常開的形象,塑造彌勒佛像。而他的形象也進入了各個寺院的天王殿。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om/s/liT1bZfIVzDC0Ga8z0nSaw

延伸閱讀:
布袋和尚圓寂日:世傳他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他的傳說,讓彌勒精神深入民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