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印順導師國際學術會議」於花蓮靜思堂舉行,探討台灣佛教醫療⋯⋯

為紀念印順導師圓寂19週年,台灣花蓮靜思堂於8月24至25日舉辦第22屆「印順導師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各界專家學者以藥師法門為主軸,探討台灣佛教醫療實踐,首日即有逾250人與會。

主辦方表示,醫療處理人的生死大事,但在醫學歷史上,對於佛教醫療的領域,卻很少探討;期待透過這次會議拋磚引玉,讓大眾認識更多有關佛教醫療的的歷史與方法。

學術會議由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玄奘大學臺灣佛教研究中心、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

這次的研討會,廣邀西醫、中醫、藏醫、生死學、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心靈療癒等各方面的學者共同探討,期盼引領眾生身心安康。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德晟法師說明,藥師法門與慈善救濟的關係──藥師佛發十二大願,願願都針對世間的苦難,希望救拔眾生趨向現世安樂。藥師法門契合末法眾生,因近代人類重視現生安樂,而藥師法門正是著重於生活上的身心安樂、衣食住行、衛生等,強調創建人間淨土。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分享:「近年慈濟採用現代的醫療方法,但同時用菩薩道的精神,來做為整個醫療的核心。從證嚴上人的角度來說,整個慈濟志業,就是一個大的藥師佛,我們就是把地獄一般的醫院,轉成一個人間淨土。」

如何把醫院轉成人間淨土?「好護士就是病患心中的菩薩。」台北慈濟醫院護理督導陳美慧分享,醫護人員之間以行動表達互表感恩,營造溫暖的工作環境:「長期服務於安寧病房,不斷面對生命的苦難,讓我領悟到,何以證嚴上人會特別強調,醫護人員『愛的力量』比起『專業技能』來得重要。」

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補充,慈濟醫療體系的義診在世界各地產生的善影響力。他以2008年四川大地震為例,當時許多小朋友喪生,慈濟前往關懷,讓生還的小朋友們說出:「我們要為過世的同學,活得更努力」。慈濟也透過義診,帶動許多當地醫生投入。

長年推動器官捐贈風氣的李明哲醫生分享,在執行醫療的過程中,發現登記器官捐贈不只是利他,也是利己的過程:「轉念(布施)讓人成為一個,在瀕臨死亡的過程當中,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哈佛大學宗教學院助理院長摩妮卡.桑佛德(Monica Sanford)則以「佛法無邊:美國佛教醫療中心的照護」為題,分享宗教師在美國醫療機構的服務現況與訓練要點。她指出,宗教師的工作與佛教的修行是相類近的,宗教師在醫院要主動尋找受苦病人、要協助病人與家屬面對生死之關的煎熬,是在極端痛苦的環境下工作,以「苦難」為道場。

靜思精舍德禪法師回顧慈濟醫院至今的實踐歷程,並以藥師經的十二大願,期勉大家繼續匯聚力量,入世實踐人間佛法。


延伸閱讀:
帶你認識藥師佛,掌握藥師法門的要領——藥師法門小學堂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