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悉達多太子在經歷六年苦行之後,在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證悟。據說,阿育王(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君主)為了標示佛陀成道的地方,在該處豎立了首個由紅砂岩板製成的「金剛座」。後人亦分別在該處建造了第二和第三個「金剛座」。它們象徵了佛陀的智慧。
印度考古調查局(ASI)最近指,「金剛座」於菩提伽耶出土。
三個金剛座輾轉各地的故事
據說,第一個「金剛座」是阿育王在佛陀開悟後200多年後建造的;第二個金剛座則在公元一至二世紀的「貴霜帝國」時期安置,而第三個則是在公元七世紀安置的。有關它們背後的故事和製造細節,至今仍有不少爭議。
ASI的第一任總幹事亞歷山大(Sir Alexander Cunningham)曾於1880-81年在大菩提寺發掘了三尊金剛座。後來,由阿育王建造的那一尊繼續安置在菩提樹下,毗鄰大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但另外兩尊則不知去向,雷達裝置也無法檢測。
考古學家沙馬(Sharma)最近表示,考古人員今年2月份在菩提伽耶發現了它們的影蹤,但調查因疫情而延誤。
他表示,根據考古人員近日的發現,由阿育王建造的那一尊依舊位於菩提樹下;而當年在「貴霜帝國」時期設置的那一尊,則在大菩提寺東部的一座印度教廟宇附近發現。「它是用灰色石頭雕刻而成的,基本上完好無損,有一些風化跡象和被破壞的痕跡。它是圓形的,直徑為173厘米,厚度為21厘米。」
兩尊金剛座上,蓮花和幾何形狀的雕刻仍然可見。
考古人員又指,他們在大菩提寺內的一棵樹下發現了第三個金剛座。它也是用灰色石頭雕刻而成的,但「將近一半已損毀」。沙馬說:「剩下的部分長146厘米,寬68厘米,厚16厘米。」
「它們是佛教中神聖的文物。如果被盜或遭到損壞,對國家來說將是重大的損失。」沙馬說,它們要「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延伸閱讀:
重新思考保育佛教文物和作品的取向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