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人──安貝卡博士131周年冥壽,英格蘭佛寺將新設其雕像,以紀念他不平凡的一生⋯⋯

今年4月14日是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人、「憲法之父」安貝卡博士(Dr. B. R. Ambedkar)的131歲冥壽。他一心發揚「眾生平等」的精神,以廢除印度階級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其思想流傳世界各地,被視為二十世紀的典範人物。

為了紀念他,英格蘭的和夫咸頓寺(Wolverhampton Buddhist Temple)將會在門前新設安貝卡博士的雕像。早前,寺院已設置了一尊他的雕像──身穿大衣的他巍巍聳立,右臂伸出,左手持著其著作《佛與法》(Buddha and his Dhamma)。如今寺方計劃更換一尊新的造像,以垂永紀。

寺院位於英格蘭伯明翰(Birmingham)西北約三十公里處,由安貝卡博士紀念委員會(Dr. Ambedkar Memorial Committee)成員於1991年成立。他們是來自印度的移民,因在種姓制度下受到不公對待,發願要延續博士的弘法使命,創造社會平等。

2000年,委員會在英格蘭開設了以博士為名的社區中心和博物館,以紀念他不凡的一生。 

安貝卡博士的傳奇一生

佛教一度在印度沉寂,直到上個世紀,他發起了一場改變數以千萬人的復興運動。

生於1891年4月14日的安貝卡博士,出身於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低階層。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逾3,000年歷史,它將人民分為五種等級:1. 婆羅門(最高級)、2. 剎帝利(武士)、3. 吠舍(平民)、4.首陀羅(奴僕)和 5. 達利特人。最低級的達利特人沒有任何權利,只能從事最骯髒的工作。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已被去除法律地位,但至今仍有不少達利特人遭受虐待和歧視。

安貝卡亦深受歧視之苦。上小學時,他被禁止坐在教室的座椅上,只能坐在麻袋上。如果需要喝水,必須由苦工從高處給他倒水。當苦工不在時,他便沒有水喝。

十八歲那年,安貝卡獲一位朋友贈送佛陀的傳記,因此首次接觸佛教。後來他在美國深造,成為首位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印度人。

為了廣弘佛教的平等思想,並改善達利特人的處境,他發起佛教復興運動,鼓勵國民皈依佛教。

安貝卡博士曾在印度多次發表演說、撰書著作和建寺。1956年10月15日(歷史上阿育王皈依佛教的同一天),他帶領五十萬追隨者在龍城正式皈依佛教。及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全印度風起雲湧,超過三百萬人皈依。

至今,他的思想仍在印度社會流傳,越來越多達利特人信奉佛教。從他身上,達利特人看到的是一位堅毅的護法者,而且願意為了他們的福祉,永不止息的奮鬥。

延伸閱讀:
為佛教在印度復興而努力 我是一名追隨安貝卡博士信念的佛教徒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