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一月初四(今年合陽曆12月16日)是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文章,以示紀念。印光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三祖,一生以「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為原則,其德行與淨土思想,為後世所讚歎。
印光大師(1861-1940),郃陽人,俗姓趙,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他幼時聰慧,隨兄學習儒學頗有心得,排斥佛學。後來因眼疾數年不癒,方才猛然省悟,轉而研讀佛經,眼疾也不藥而癒。
因此之故,他二十一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台蓮花洞出家,禮道純和尚為師。1882年,他在寺裏曬佛經時,偶爾讀到一本殘脫不全的《龍舒淨土文》,深有所悟,於是立定心志,發願專弘淨土。
印光大師始終韜光隱晦,不求聞達。1912年,一位居士得到他的數篇文章,刊登於上海《佛學叢報》上。後來海內外信眾爭相請讀,徐蔚如居士1918年將這些文集輯成《印光大師文鈔》,使中國社會萬千信眾,都沾濡法雨。從此,向大師請教的信眾絡繹不絕。無論僧俗老幼、貧富貴賤,大師都一視同仁。
印光大師一生省吃儉用,信眾給他的供養,大多用來賑濟飢民,或印製佛書流通。他創辦弘化社並發行《弘化月刊》,所印書籍總數逾五百萬部,佛像則有百萬餘幀。弘化社在武漢、天津、成都等地都設有分社,因此受法益者眾多。
印光大師一生對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行皆十分簡樸。他曾說:「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餘年矣。」午飯,菜一碗,飯一碗,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除飲食外,其他事物皆是如此。
1931年,印光大師在吳縣復建靈巖山寺,使該寺成為中國第一座嚴禁講經、傳戒、傳法、收徒、經懺等事,而專修持名念佛的淨業叢林,後來亦成為暮名的淨土宗道場。他主張攝心是往生淨土的基本修持方法,都攝六根,專注於一境,令不昏沉散亂,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念佛,並嚴持戒律、精進行持,才能達到了脫生死的目的。
1937年冬,大師七十七歲,順從靈巖山寺當家師妙真和尚的禮請,由報國寺移錫靈巖山寺,掩關三載,於1940年農曆十一月初四日清晨五點許,預知時至,在念佛聲中安詳捨報。
印光大師對於未來佛教的弘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後世尊為淨土宗第十三祖。
弘一大師曾說:「朽人於當代善知識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師,前年嘗致書陳情,願廁弟子之列。」又指示弟子:「現今修持,求其機理雙契,利鈍咸宜。易行捷證者,是在淨土法門。可閱《印光法師文鈔》及《嘉言錄》,尤其是嘉言分類易閱,開端之處如覺難領會,不妨從中間較淺顯處先閱。」可見他對印光大師之尊崇。
延伸閱讀:
印光大師「死」字貼額,念佛生淨土--向不同傳承的大師學「念死」法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