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新曲《羅剎海市》在講甚麼?在佛教中,「羅剎」寓意兇殘的本性,又兼有修行的慧根⋯⋯

刀郎最近創作的歌曲《羅剎海市》在網上廣傳,據說全球播放量已達100億次。這引發了大眾對「羅剎」一詞的關注──歌詞提及的「羅剎國」,到底是甚麼?

在佛教經典中,有一些關於羅剎國的故事,曾在印度民間廣為流傳。

羅剎,梵文rākṣasa,相傳原本是印度土著民族的名稱,在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就成為了「惡人」的代名詞,演變為「惡鬼」之總稱。男羅剎一般是黑身、朱髮、綠眼;女羅剎則是絕美婦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

《法華經》中記載,若不慎漂泊到羅剎之國,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可獲得教度:「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璩、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在佛經中,偶有見到羅剎成為佛教護法,例如守護及誦持《法華經》的十羅剎女。在曼荼羅圖像中,也有羅剎眾及女羅剎。所以,在「羅剎」這一稱呼中,既寓意了兇殘的本性,又兼有修行的慧根。

在中國民間,有關羅剎的故事不斷被改寫、演繹,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蒲松齡所著的〈羅剎海市〉。

〈羅刹海市〉,是《聊齋誌異》中的一篇奇幻短文,講述一位年輕人來到羅剎國── 一個「美醜顛倒」、真假不辨的國度。直到他逃離羅剎國,一切才回歸正常。作者於文末感嘆:「彼陵陽癡子,將抱連城玉向何處哭也?嗚呼!顯榮富貴,當於蜃樓海市中求之耳!」而刀郎的新曲中,歌詞有一些《聊齋誌異》原文中的細節,也有當代的創新。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只有透過修行,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因果的智慧,「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才能夠「遠離顛倒夢想」;對於人生真理有正確的思惟判斷,進而發諸於身口意,培養正確的行為。這樣,才能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苦」,獲得涅槃寂靜的「樂」。


延伸閱讀:
創作長達二十年,刀郎推出專輯《如是我聞》,重新演繹《金剛經》。這是他的創作故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