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覺福行中心的創辦人衍陽法師於2012年決定捐贈大體時曾說:「當人生的責任圓滿之後,還可以奉獻本來已無一用的軀殼,讓其他人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的病源,找到減輕其他人痛苦的方法,這種精神和氣魄是超越時空、超越生死,這個奉獻自己的人,一定很有心量和福氣。」
佛教徒陳寶連和她的丈夫,也是擁有這份心量和福氣的善心人。
台北醫學大學昨日舉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紀念陳寶連等十二名大體老師。陳寶連的兒子陳泓昇說,他跟父母都信佛,母親生前就參加了器官捐贈和大體捐贈計劃。那時候,她從一些演講中得知捐贈遺體有助台灣醫療發展,便決定要簽署大體捐贈書。丈夫一度猶豫不決,但見陳寶連堅決要簽,便「共同進退」,一同簽署。
陳寶連的丈夫於2007年離世,遺體捐贈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久之後,陳寶連開始病痛纏身。她時常叮囑兒女,要助她完成捐贈遺體之願,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身體只是一個臭皮囊,死也帶不走,不如就留給有需要的人。」她於三年前離世,當時已達八十五歲高齡,不宜捐贈器官,最終捐出遺體。
陳泓昇也認同「人死後帶不走皮囊」的觀念,未來將會簽署大體捐贈書,願將身體貢獻給有需要的人,為社會盡微薄之力。他並說:「人類的肉體幻化無常,人雖然不認同畜牲與人是平等的,但在佛陀的眼中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