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有後悔給予過嗎?妙藏法師談慈悲與智慧的布施之道

妙藏法師以星雲大師提出的四給理念,深入淺出地傳遞了布施與分享的核心精神,並引導聽眾如何以慈悲與智慧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圖:西方寺)

美國西方寺監寺妙藏法師去年12月11日應邀至鄰近的Dharma Bum Temple舉行講座,吸引三十餘位英語聽眾參與。講座以「Giving」為主題,妙藏法師通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出的四給理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深入淺出地傳遞布施與分享的核心精神,並引導聽眾如何以慈悲與智慧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妙藏法師強調,「給」的實踐能夠為每個人帶來內心力量與外在和諧。給人信心是一種支持,幫助他人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挑戰;給人希望是一種鼓勵,為他人帶來對未來的積極預期;給人歡喜是一種無私的奉獻,透過簡單的善意與微笑讓他人感受到快樂;而給人方便則是一種實際的行動,幫助解決他人眼前的問題,減少他們的困難。

「embrace anxiety with confidence, embrace sadness with joy, embrace fear with hope」(以信心擁抱焦慮、以歡喜擁抱悲傷、以希望擁抱恐懼),這些理念與「四給」的精神相輔相成,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情緒波動時,能夠更加從容、積極地應對。妙藏法師強調,當在生活中學會給予他人信心與希望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轉化自己的情感狀態,從焦慮和恐懼中走向積極和希望。

「Giving」具有廣大的蝴蝶效應,每個小小的善舉,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妙藏法師鼓勵在場大眾,不論面對何種困境,都應該從自己做起,透過給予愛、關懷和幫助,創造更多的和諧與幸福。

「你有後悔給予過嗎?」聽眾的問題引發現場的深思。妙藏法師表示,給予應該專注於過程和內心的純粹,不應該僅僅看結果;發自內心的善意與關懷,即使未必能立刻帶來預期的回報,但這分善意本身就已經是對他人的祝福,這是一種無價的行為。

一位聽眾也提出,現代社會中,給予往往被視為一種展示自我、彰顯社會地位的手段,乃至於因複雜的社會意識、種族及性別等因素,使得真正的無私布施變得困難。妙藏法師回應,布施需要有智慧與慈悲的結合,才有可能解決根本。而智慧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累積,只有在不斷的學習與體悟中,才能真正理解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給予他人,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
https://www.lnanews.com/news/164024

延伸閱讀:
布施重在「心」!談《雜阿含經》之舍利弗代弟子乞鉢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