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教為何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

(圖:佛光山惠中寺)

說起《金剛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部經,即​​使不是佛教徒,大多也都有所耳聞。而佛弟子中歡喜持誦、學習這一部經的,就更不計其數了。

《金剛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單從這個題目來說,包含了有佛法,有比喻,般若就是法,金剛和波羅蜜則屬於譬喻的部分。那麼,為甚麼要用「金剛」來比喻「般若」,二者之間究竟有何相似之處呢?

金剛,即金中最剛之義,一般以金剛來比喻武器、寶石等,例如我們常聽到的金剛杵、金剛寶等。之所以用金剛來比喻般若妙慧,是因為金剛有以下三個特點:其體最堅、其用最利、其相最明。

金剛的體,最堅固無比,一切物不能壞它,所以「其體最堅」。金剛的功用銳利無比,能壞一切物,所以「其用最利」。金剛外相所放的光明,超過一切光明,所以「其相最明」。古書中就有記載,「敦煌有人,獻金剛寶,生於金中,色如紫石瑛,狀如蕎麥棱,百煉不銷,可以切玉如泥」,由此可見金剛之堅利。

般若,翻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但是為了避免大家誤將其與世間的聰明智慧混為一談,而保留了梵音。因為般若二字,能夠生起眾生的善根。佛法講智慧,是妙智妙慧,是不可思議的智慧,才能叫做般若。

《金剛經》中所談到的「般若」智慧包含三種: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和文字般若。其中,觀照般若是指洞悉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實相般若是般若的本性,是每一眾生本來具有的自性光明;而要開發這種智慧,需要從佛法中精勤修學。文字般若,說的是《金剛經》上的文字,因為我們透過研究《金剛經》的文字,才能生起觀照般若的智慧,才能發現實相般若。

金剛比喻實相般若,其體最堅,一切物不能壞它。我們凡夫無始劫來流轉生死,此道來,彼道去,但是我們所具有的實相般若(自性光明)並沒有變壞,因為其體最堅。

金剛比喻觀照般若,其用最利。我們研究佛經開發智慧,起了觀照,豁然徹悟,才會明白自己有實相般若(自性光明)。

金剛比喻文字般若,其相最明。 《金剛經》的文字,能顯發出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足見每一個字都是光明之相。我們研究《金剛經》,得先找到文字般若光明之相,才能找到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的義理。義理明白了,能起觀照般若,才能證得實相般若,這都是文字般若的功德。假如沒有文字般若,我們也看不見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所以我們學佛法,要先從文字般若下手。

由此可見,文字般若,其相最明,能顯出觀照般若與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是智慧,其用最利,實相般若是理體,其體最堅。用金剛來比喻這三種般若,能夠方便我們思考明白般若的意思。

轉載自五台山佛教:
https://mp.weixin.qq…i8m8w

延伸閱讀:
讀誦《金剛經》能夠不執著?關鍵就在這裏⋯⋯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