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何把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

(圖:靈隱寺)

佛教常以「獅子吼」來比喻佛陀以無畏音說法,我們在寺院的法堂或講堂,也常會看到法座的牆壁或屏風上常以獅子吼為圖案。這並不是說佛陀說法的音聲像獅子的吼叫一樣,而是大有深意的,概括起來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這是在以獅子形容佛陀的尊貴。獅子是一種大型猛獸,吼聲很大,有「百獸之王」的稱號。在佛教中,佛陀常被稱為「人中師子」(此處「師」通於「獅」),如《大智度論》記載:「又如師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師子。」

另一方面,這個比喻指出佛說法時,菩薩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邪魔深生怖畏。因此在佛教經論中常以獅子吼譬喻佛陀說法,如《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中說:「如來以具十智力故了知勝處,於天人世間能師子吼,轉妙梵輪。」

關於「獅子吼」一詞的語義,《勝鬘寶窟》中舉出了三種,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佛陀說法與他人言語的不同:

一、如說修行

所說如所行,所行如所說,言行一致,無虛說。

二、無畏說

無畏的含義有二種,一是不畏他,二是令他畏。獸王震吼時,一則不畏於百獸,二則能令百獸生畏,諸佛說法也是如此,面對大眾,縱任辨才,闡述妙法,無所畏懼,這就是不畏他;能令外道驚慌失措、天魔懾懼,這就是令他畏。

三、決定說

獅子吼名為決定說,這是以獅子的性情為喻的。如獅子渡河,望直而過;若使邪曲,即是回還。諸佛菩薩宣演教義也是如此,依究竟理說究竟教,若不究竟,即便不說,所以才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無不摧,正無不顯。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殊勝之處,後世亦多援引佛典中「獅子吼」一詞來形容秉持正義、消除狐疑,於大眾之中慷慨激昂宣揚正法的言論,如《永嘉證道歌》就用「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來形容一個大徹大悟之人講經說法時宗說兼通、直指人心的圓頓法音,能破除一切邪魔外道,使之沒有藏身之處。

當然,比喻畢竟只是比喻,野獸的獅子吼和佛陀的獅子吼還是不能同日而語。像《大智度論》中就曾明確指出兩者的差異:

師子吼者,眾獸驚怖,若死、若近死苦;佛師子吼,得免死畏。
師子吼怖,世世死苦;佛師子吼但今世死,更無後苦。
師子吼者,其聲麁惡,物不喜聞,生死怖畏;佛師子吼,其聲柔軟,聞者無厭心,皆深樂,普遍遠聞,能與二種樂:生天樂、涅槃樂。

概括來說,獅子吼令眾獸驚慌失措,猶如瀕臨死亡的痛苦,而佛獅子吼則能令眾生無死亡之畏懼,生歡喜心,獲究竟樂。願我們都能修學佛陀正法,常聆獅吼妙音!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o…H4YTw

延伸閱讀:
佛陀在過去生修行時,成就大悲心的因緣是甚麼?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