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佛光山開山五十六週年紀念日。當年,曾有人問星雲大師:「貧瘠的山上沒有水,如何生活?」「交通那麼不便,這裏是連鬼都不到的地方!」
「鬼不來不要緊,只要佛來、人來就好了。」
將荒地開拓成為淨土
1949年,星雲大師渡海到台灣,沒有住宿的地方,曾經在大鐘下躲雨露宿,度過漫長夜晚。飢寒交迫之際,他立下誓願:日後我一定要普門大開,廣接來者。
為了弘揚人間佛教,他於1967年5月16日在高雄縣大樹鄉開山,是為「佛光山」。
清德寺住持慧龍法師回憶,建寺初期,佛光山麻竹遍佈,開山的僧眾、居士和工人承擔起搬石頭、打水泥、砌磚牆等辛苦工作。有時候,土牆被大水衝垮,堤壩給洪水沖走。他們時常要穿起雨衣工作,不斷往返山上和山下,在山溝穿梭填土,以水泥車混泥土⋯⋯猶如修苦行。幸得菩薩慈悲保佑,種種困難最終都得以化解,荒山也得以化為寶殿。
「有佛法就有辦法」
星雲大師說:「感謝因緣的成就,只要我想做甚麼,信眾就會來發心護持。」
在各地善信的護持下,佛光山大雄寶殿於1975年奠基,經過六年多的籌劃興建,於1981年正式落成。而佛教學院院舍、佛陀紀念館等,也先後落成。
自1970年起,佛光山相繼成立育幼院、診所、護老所等。每遇重大災難,僧眾都會第一時間提供救災物資,撫慰災民的心。
如今,僧信二眾秉持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人間佛教的四大方向,已在全球五大洲建設300餘所道場、創辦南華、佛光、西來、南天、光明等佛教大學,以及多所美術館等,實現僧眾「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
延伸閱讀:
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佛光山法師與學者對談,探討圓滿自在的普世生活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