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像藝術家魏永賢於花蓮石雕博物館首辦個展,展出五十尊作品。他曾受中台禪寺、法鼓山等委託製作佛像,其創意自成一格⋯⋯

(圖:花蓮新聞雲)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溫柔安定的力量,就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佛界‧弗屆-魏永賢的雕塑世界」,是藝術家魏永賢在故鄉的首次個展,同時是他沉澱、蓄積三十年醇厚藝術能量為故鄉所帶來的誠摯祝福。一系列佛像主題代表作品共五十件,例如《大士》、《中道實相》、《靜思、《除厄藥師佛》、《天人師》、《界無界》等,展現他數十年於箇中領域潛沉鑽研的心得,作品細節處處可見他於佛理、法相與美學之間優游往返之軌跡,其潔淨風雅的獨特氣質,讓人一見難忘,心生自在歡喜。

魏永賢出生於花蓮,自幼就對藝術有濃厚興趣,雖非科班出身,且從三十歲時才開始學習雕刻,然憑藉生俱來的天賦及自學不輟之毅力,很快就於雕刻業界自立門戶。更因本身信仰以及在花蓮接觸了許多教友之因緣,開啟了他的佛像創作之路。魏永賢學習佛雕是從仿古開始,回想人生中第一件佛像作品就是佛首。他說自己一開始對於雕刻佛像,總是苦思鑽研、精雕細琢,想力求完美;直至有一次旅遊至雲岡石窟參觀,看到千年前古人所雕刻的偉岸巨佛經時間風化,部分容顏及軀體雖已殘破,但「殘像」卻比完整的形象更顯出一種永恆的精神性,讓他內心大受衝擊、茅塞頓開。

此後,魏永賢開始深入探討「時間性」的問題,並思考跳脫過往框架去表現當代佛像的精神面,也讓他的佛像創作進入更深的層次。有別過去傳統佛像講究對稱、嚴謹的樣貌,魏永賢的佛像風格開展出流暢的律動,呈現純粹的淨與美,甚至相當程度突顯出材質,例如大理石平滑的質感及潔淨的紋理,詮釋出一種超俗優雅的雕刻風貌。

魏永賢特別分享了一個頗富哲理的經驗,他曾在夢境之中遇到觀音菩薩,但是怎麼樣也看不清其神情與模樣,但卻又能明顯篤定地感受到觀音菩薩的慈悲與莊嚴,這經驗影響了魏永賢的觀音菩薩創作風格。就如展出作品《大士》,帶有哲學的寫意思維,刻意模糊了觀音菩薩的五官及寫實身形,改以強化簡約的輪廓線條,卻更加突顯其禪風意境。

(圖:花蓮新聞雲)
(圖:花蓮新聞雲)

而對於佛性的領悟,魏永賢則在他的作品《中道實相》中表現,他嘗試將人體的肌肉線條結合佛像創作,尋求「佛」與「人」之間的連結。「覺悟的人是佛,沒有覺悟的佛是人」,他透過作品隱喻了「佛」終究是由「人」來成道。又如作品《界無界》描寫從外在形而下的修行,經過無數次對立、衝擊、掙扎,再轉化到內在形而上的昇華過程。

另外,這次展出的亮點作品《除厄藥師佛》模型,高達五米,未來將會以石雕的型式再放大一倍,設立在太平洋公園(經費由除厄藥師功德協會募捐贊助),這件作品也顯示出魏永賢的佛像雕刻,如今於業界已獨當一方,受到許多宗教團體的喜愛與委託製作。過去,他曾參與過中台禪寺佛像製作三年,以及受法鼓山委託製作法像。大大小小的委託案不斷。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為花蓮慈濟靜思堂「蓮池海會」──十三米長的八道蓮花造型扶手,其雕刻意境高雅細緻、形象維妙維肖,是魏永賢至今最受注目的作品。

大器晚成,或許是魏永賢藝術創作的真實寫照。三十歲才開始學雕刻,再透過三十年他已成為雕刻業界獨樹一方的標竿。2022年,花蓮縣文化局很榮幸能邀請魏永賢於石雕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帶來一系列風格獨特的佛像雕刻創作,以藝術之力量,在疫情時代為觀者帶來巨大撫慰與安定的力量。歡迎喜愛雕刻藝術的朋友把握機會,即日起至3月30日踴躍前往石雕博物館觀賞。

展出日期:1月25日(二)起至3月30日(四)止
展出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花蓮市文復路6號)
營業時間:每週一休館

文章轉載自花蓮新聞雲: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2/02-01/9666986.shtml

延伸閱讀:
最早期的佛教藝術:從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和象徵表達形式體會時人對佛陀的懷念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