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小港講堂於1月5日舉辦佛學講座「人間自在──八識講話」,特邀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主講「八識講話」。講座吸引了超過120位參與者,現場氣氛熱烈。永餘法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八識的內涵,強調「萬法不離八識」,讓聽眾對佛學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永餘法師談到何謂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無境,透過見聞覺知,都離不開唯識。心,是我人的主宰;一念之間的應變,人天神鬼畜牲惡鬼,皆心所為,是第六意識所造作。
法師以生動的比喻和偈語,引導大家探索內心與自我認識,深入解釋八識的運作。他形容生命的主人「心」有八個兄弟:一個呆滯的第八識,負責收集善、惡、無記的種子;最伶俐的第六識,專司分別與了別;五個兄弟是五識五根,忙於門前的認識活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而第七末那識則是出主意的智囊。透過這樣的說明,聽眾對「心」的作用有了更直觀而深刻的了解。
簡單了解「心」作用的過程,就容易達到自我的認識,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外境,就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處理、或是否該放下?以及有智慧的用善法解決事件。每個人面對事情的反應、情緒、煩惱不同,都決定於第六識。所以,法師對第六識的講述最多,並強調必須擁有正知、正見。
法師以詩意的語言,提醒大家「第六意識」是心行的主宰,其功能強大且變化無窮。他形容:「心,如潮起潮落,剎那生滅;心,不受時空束縛,一念之間,便可遨遊五大洲;心,廣大如虛空,可包羅萬象,亦可周遍沙界。」他進一步指出,當心中無事時,床榻顯得寬廣;若心中有事,天地便顯狹窄,巧妙地道出心境影響世界的微妙關係。
法師以偈語發人深省:「來時糊塗,去時迷茫;一生行走人間,卻不曾問:未生之前,誰是我?初生之時,我是誰?成長成人,方知我在;而臨終閉目,又將是誰?」這些語句啟發聽眾深入思索生命的本源與心性的真諦,為講座增添了深刻的哲理意境。
第七末那識恆常追隨第八識,並事事以第八識為主而產生審度思量的功能,故說它是「恆審思量」,使心識生起自我意識,此為「我執」的來源。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固然為自己帶來保護作用,卻也造成人我之間的隔閡,導致第六識演變成貪、瞋、痴、慢、疑五毒。
永餘法師提到,個體可藉由前六識造作善的行為業力種子,提升正能量,揚善止惡、提起正念,進而認識自我、不再向外攀緣,修正並改變自身,落實三好。第八識作為生命輪迴的總報體,在剎那生滅的同時,卻又相續不斷地維繫著這一期生命的運作。第八識是生命的本源,也是輪迴的根源,蘊含深刻的智慧與啟示。
法師談到末那識的修行,去除我執,練習放下,修持平等,布施度慳貪,煩惱習氣斷掉,自性無量福報就現前、才能獲得生命的智慧—轉識成智。最後,永餘法師用一首偈語「理事圓融泯自他,白雲飛去了無遮, 海納百川流不盡,空谷萬象是吾家」結束這天的講座。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
https://www.lnanews.com/news/164617
延伸閱讀:
卑詩大學研究員:腦神經科學支持佛教「無我觀」。我們的意識流不斷變化,沒有「不變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