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僧人在城市各處搭建「可攜式」茶室,推廣茶道。在繁忙的城市間,透過一方茶室,邀請大眾回到心靈的綠洲⋯⋯

(圖:sukiya-kyoto.com)

這間三平方米大、以竹子搭建的「可攜式」茶室,是京都大德寺大慈院住持戶田惺山法師推廣茶道的地方。他不但在林邊、山間舉辦茶道,也會在醫院外搭建茶室,作為傾聽病人和家屬心事的場所。

竹之茶室

這座竹之茶室(「竹の茶室」)又稱為「歸庵」,由約三十條輕巧耐用的竹子組成。只需十五分鐘,這座兩米高的茶室就可建成,再加上合適的坐墊和烹茶的用具,便可以舉辦茶會、修習茶道了。

五十四歲的戶田惺山法師認為,茶室將山景融入了生活,可說是「城中山居」,有助人把身心安定下來。這些竹子還可以帶上飛機,讓他在海外搭建茶室,介紹茶道。

法師曾在巴黎、洛杉磯等地以「竹之茶室」舉辦茶會,在繁忙的城市間,透過一方茶室,邀請參加者回到心靈的綠洲。「至今,我們已經在江邊、海邊、廣場、山巒、室內、白天和黑夜等各種環境中開過茶會。有時在下雨天,我們也會穿著雨衣舉辦茶會。

「我們可以一邊慢慢喝茶,一邊讓內心的喧囂平靜下來。然後,你可以清楚聽到周遭的天籟之音,也可以跟與面前的風景和茶主人交流。有些人離開茶室時,感動得眼眶含淚。」

(圖:竹の茶室Facebook)

2016年熊本地震後,他在災區舉辦慈善茶會,與災民交流,並祈願眾生平安。有人感動地說:「沒想到可以這樣的方式支持災區重建。」

法師補充,「歸」的意思是回歸本源。當我們走在山路上或坐在海邊,與自然和諧共處時,心就輕鬆了。

禪修與茶道

禪修要求止靜斂心,以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淨的境界。然而,長時間的打坐容易讓人疲倦昏沉。由於茶有提神醒腦的功效,有助人觀照自己的身心覺受,便成為了僧眾的飲料之一。而茶道也在寺院中日益興盛,修習者藉由茶參禪、修禪,在喝茶的過程中練習止與觀。

日本茶道的鼻祖之一珠光禪師,從前坐禪經常打瞌睡,後來聽從醫生的勸告而喝茶,改了打瞌睡的習慣。他在一休大師的教誨下創立日本茶道,再經紹鷗、千利休的發展,形成了今天規範嚴格的茶道。影響所及,更擴及日本的文學、書法、花道、禮儀、居所布置等。


延伸閱讀:
拿得起,放得下,莫負生命這杯茶──呂沐真的茶與善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