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五種經典 契入觀音法門──心保和尚、玄奘研究院學者對談觀音法門的實踐

「觀音信仰論壇」3月12日在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舉行(圖:人間通訊社)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叢林學院共同舉辦的「觀音信仰」系列論壇,3月12日在法寶堂舉行首場講座「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共吸引逾千人在現場及線上一起聽經聞法,從經典與法門中領悟觀音信仰的慈悲與智慧。

五種經典 契入觀音法門

「一般人談到觀音信仰,除了眾所周知的稱念菩薩聖號、持誦〈大悲咒〉及《普門品》之外,還可以從哪些面向的經典來認識觀音菩薩?」對於妙凡法師的提問,李利安教授提出了五部經典,首先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普門品》,其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揭示了觀音接引眾生至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屬於「淨土往生型」。

其三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法門,包括《心經》、《楞嚴經》,屬於「智慧解脫型」,最終目的是通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其四則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例,李利安指出觀音大悲法門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菩薩救度眾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人們的菩提心,繼而產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華經》,經中主要說明在信仰觀音的法門中,如何從現實生活的追求漸次提升,展現不斷向上的生命軌跡,最後達到帶領大眾共同成就的終極快樂。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談(圖:人間通訊社)

心保和尚 分享修持心得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裡,有關觀音信仰的經典中,哪一部經典讓您最受用、印象最深刻?」透過妙凡法師的問題,心保和尚與大眾分享,《楞嚴經》中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是透過耳成佛的境界,與般若、解脫相應,也是耳根修持的最高法門。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滅,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保和尚說明,一般人若聽了不中意的話,因為「我」產生了意識分別,心才會起波瀾;如果能夠「能所兩忘」,聽了就不再掛礙,不起心動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修行。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圖:人間通訊社)

三大體系 五個歷史階段

觀音信仰在亞洲非常普遍,又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對於觀音信仰發展的過程,李利安表示,中國信仰有漢傳、藏傳與民間信仰三個體系,其中漢傳屬於大乘顯教,藏傳屬大乘密教,而民間觀音信仰由於突破經典的範疇,所以形成各種多元的信仰型態,其特徵包括「四非」:如非正統、非官方、非菁英、非僧團;還有「四無」:無理論、無超越、無組織、無文化界限等等,所以也呈現了一定的異端性。

另外,李利安也扼要地說明了中國漢傳觀音信仰傳播的五個階段,漢魏西晉是初傳期,顯著特徵是觀音菩薩名稱的傳入;東晉南北朝到隋代則為興盛期,如造像、禮拜、供養、持咒等修持已日益流行;隋代到宋代是普及期,有大量觀音類經典被譯傳,內在理論體系最終完善;到了元明清則是演變期,最大的特色便是女性觀音信仰成為主流;民國以來為轉型期,主要特點是觀音信仰與現實人生的結合更加密切,從被動的修行發展成主動型實踐,觀音文化也得到進一步弘揚。

主持人妙凡法師(圖:人間通訊社)

實踐法門 觀音即是慈悲

最後,妙凡法師提問:觀音法門應如何實踐?慈悲心又該如何培養?心保和尚一語道破實踐的關鍵:「慈悲即是觀音。」他表示,只要心懷慈悲,人人都可以是千手千眼、尋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但心保和尚也提醒大眾,學佛者常常會犯一個小毛病,「就是用佛的標準來要求人」,往往造成了雙方的負擔與煩惱。

如果心中有慈悲,願意給對方進步的空間,那麼學佛也可以是快樂的一件事。「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心保和尚指出,日常生活最好的落實方法,就是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给人方便,這是生活中真正的慈悲法門,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除了指導實踐觀音法門之道,心保和尚也述說培養慈悲的方法,就是知道世間的苦。因為有苦,才需要慈悲;因為有苦,才希求解脫,所以世間的苦可以生起一個人的慈悲心。他勉勵大眾,在學佛的過程中,也許有很多事情不如所願,但其實是自己的知見有限,才會看不清諸法實相,「期許每個人都要提起堅固的信心,生生世世才能走在學佛的正確道路」。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


延伸閱讀:

駱慧瑛博士談敦煌藝術中的觀音經變:佛菩薩的無言說法,令觀者能安靜心定、輕安愉悅⋯⋯

喚醒自身內在的觀音,效法觀音菩薩,發大慈大悲心,行自利利他事──于君方教授和她的觀音信仰研究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