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圖:普陀山佛教協會)

十善含攝在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並稱。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報。十善亦為五戒之分化,離五戒並不別有十善。以類別而言,十善含攝身、語、意三業。持修十善之行,乃為生於善道之行,謂「十善業道」,反之為「十惡業道」。

業行的體相差別,非常深廣複雜。但一切業行,以十業道為根本。十業道中有善有惡,惡的名為「十惡業道」,善的名為「十善業道」。十惡業道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與十惡業道相反則為十善業道。

十善業道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身三善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口四善業);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意三善業)。

五戒中的不妄語,實則含攝了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兩舌是挑撥離間;惡口是毀謗攻擊、謾罵、諷刺、刻薄語言等;綺語是花言巧語,言不及義等。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口四善業。

至於意業所屬的貪欲、瞋恚、邪見三支,支配身語二業;身語二業表現意業,意業不能不假身語二業而有所造作。身語二業,若無意業為其造作惡的主宰,所造惡業,亦不成重罪,甚至無罪。所以,五戒亦含攝意三善業。

五戒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業,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語,即含攝十善中的口四業,為誠實語、和善語、愛軟語、質直語。五戒中的不飲酒,也跟十善中的意三業有關,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貪、瞋、邪見亦為如是。

轉載自普陀山佛教協會:
https://mp.weixin.qq.com/…MJ2-Q

延伸閱讀:
戒律的藝術────明海法師談「禪心三無」(二十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