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少人在佛誕節到北角碼頭放生,漁護署呼籲:放生前須三思

「放生」的原意是慈悲護生,但方式不當會令動物受苦和破壞生態,違背慈悲精神。

每逢佛誕,都有不少人放生。5月26日,有人到北角及荃灣碼頭等地放生,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成員到場,宣揚「不當放生會導致動物死亡」的信息。

期間,不少人購買海產,並在現場放生魚類、蜆、蟹、八爪魚、魔鬼魚等。更有人放生淡水巴西龜,有動保團體即場救援。

「牠們真的能活下來嗎?」協會領養部幹事黃朗研表示,動物可能不適應新環境的水質或溫度,難以生存;即使能夠存活,生態環境也可能會受破壞。例如沙巴龍躉食量驚人,會吃掉不少小魚,破壞生物多樣性。

黃朗研補充,部分市民特意選擇腹部大的動物放生,以為牠們正在懷孕,但其實這些動物也有可能是疾病導致腹部腫脹。「另外,被放生的魚類當中,部分有傷口及呼吸系統疾病症狀,被放生後傷口及疾病極有可能惡化,最終痛苦地死亡。」他建議政府立法或派發「放生許可證」,以規管香港的放生活動。

漁護署呼籲市民,放生動物前必須謹慎思量,不當放生會傷害動物。如果放生的物種與本地生態不協調,更有可能會與原生物種爭奪資源,破壞生態環境。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演慈法師曾表示,佛教倡導慈悲與智慧並重,護生的理念不能與環境保護的理念相違背。從持素、護林等方式著手,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從根本處去避免殺害生命,亦是護生的做法。

延伸閱讀:
吃素護生 長養慈悲心——佛法中一切倫理規範的終極精神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