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不丹「確吉嘉措佛學院」的創新寺院教育:心的探索

(圖:欽哲基金會)

佛教機構「欽哲基金會」近年設立了一系列的學校和兒童教育計劃,當中包括不丹的「南方人教育計劃」,現正資助「確吉嘉措佛學院」的年輕僧人學習佛學、數學、科學、英文以及社會科學等。

確吉嘉措佛學院座落於不丹桑祝瓊卡德瓦塘(Dewathang),是由已故的蘇南桑波上師(Lama Sonam Zangpo)所創建的小寺院。這間佛學院,是宗薩欽哲仁波切某些最具前瞻性的寺院教育的試驗場所。

欽哲基金會報道,目前有七十名八至十七歲的學僧參學。南方人教育計劃(Lhomon Education)的課程透過互動遊戲、音樂和藝術來介紹佛法的核心概念。

這個教育計劃,特別將「心的研究」納入課程和禪修活動中,其教學方法圍繞一個問題:「你有叫做『心』的東西嗎?」

基金會表示,這個問題在其教學方法中承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促使每個人自我提問和自我反思,逐步幫助學僧認識到『心』的無形而強大的現象的存在。」

心的探索為何重要?

「心在哪裏」的問題,常常讓學生感到迷惑,有些人會指向他們的心臟或腦袋。他們發現自己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

基金會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學員會被導向對情緒、覺知和感受的探索,例如「我覺得悲傷、快樂或憤怒嗎?」「我想要去哪裏嗎?」「我看到和聽到哪些東西?」「情緒、感受與知覺來自何處?」等等。最終,他們會得出結論──這些都只是我們的心的不同方面,而心並非僅限於某個人(自己)、而是存在於所有眾生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所以尊重各種觀點和見解是重要的。

有時候,學生會強烈地執取自己的想法,導致激烈的辯論。在這種情況下,當老師和學生展開一場關於心的討論,允許見解上的分歧時,學員就越來越傾向於認識並重視他人的觀點。

心的教育

為了讓學員更善於覺知自己的感受、情緒和知覺,校方還通過簡單的活動來指導學生,包括用覺知創造藝術、觀呼吸、清醒地進食、帶著覺知凝視圖像、行禪等。

在每項修持的開始,學員都會透過皈依和發菩提心,來確立一個正向的作意和無私的發心。

有時候,老師也會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你是否曾經在傷害一隻螞蟻時,三思而後行?」「你是否感受過施與的衝動,即使你沒有什麼可以佈施?」透過這些問題,啟發學員接觸自身的「本初善」。

為甚麼欽哲基金會創辦人──宗薩欽哲仁波切如此強調「心」?他說:「不只是你有心,其他人也有,而且他們的想法、價值觀、喜好、厭憎並不總是和你相似的。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讓這樣的同理心深入,就能夠進一步討論,『這是你的想法,這是你的感知,這是你聽聞的方式,這是你聽取、想象、理解的內容⋯⋯其他人不一定像這樣理解』⋯⋯我認為這就是使我們自己寬容、悲憫、良善、柔韌的基礎⋯⋯也許,這也是情商的基礎。」


延伸閱讀:
如果一切無常,那麼「祈願」有用嗎?宗薩欽哲仁波切談「祈願」的力量:意識是力量最大的因緣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