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廣濟寺。有居士來問:她的下屬們在工作中形成了親密關係,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家庭,用她的話講:「不能看著他們往火坑裏跳!」要救他們於水火,很著急但不知怎麼辦。
我告訴她:「管自己,不管別人,他非我不非,自非卻成左。只要他們把本分工作做好了,其它的個人生活與你沒關係,那是個人的自由。至於他做的好事自然有好報,壞事自然有惡報,自己做的自己受,與別人沒有關係。隨緣幫助,佛不度無緣之人。」
乍一聽很無情,道理卻很實在。
人我之間,各自的悲喜順逆,固然可以分享、分擔,但是沒有人能夠真正代替對方去感受和體驗。你感覺快樂的事,別人卻感覺悲傷;你以為如處水火的境遇,別人卻樂在其中,何必為人瞎操心。
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的無常、苦痛,時刻窺伺在旁,多的是挫折磨難,別人的事情,別人的生活,有些我們能夠照顧到,有些卻是望塵莫及,只能先管好自己。
這麼說不是讓大家只顧滿足自己的欲求,不管他人死活,而是勸大家多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先把自己顧好,才有餘力去顧及他人和整個社會。
我們每天睜著眼睛,總在看著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錯誤,每天張開嘴巴說話,也都在講別人的事情,別人的毛病,有多少時間是用來看自己呢?
《六祖壇經》裏講「他非我不非」,別人有是非長短,我不管,不去理會和計較,我自己沒有是非,這樣就很好了。這世間有很多的紛爭,追根究底,就是因為我們總在挑剔別人,不肯承認自己的缺失。
他說我錯了,我認為他錯了,各不相讓,這才有了爭吵。任何時候,人都先去看自己有什麼缺陷和問題,看自己心頭有甚麼妄想,而不是去看別人鼻子長,眼睛大,這樣人我之間就能減去許多紛爭。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雖然不去挑別人的毛病,卻習慣去羨慕別人。羨慕別人的能力,財富,地位,生活狀態,總覺得別人的日子過得比自己好,別人擁有的東西更有價值,結果羨慕來羨慕去,倒把自己的價值給忘了,把自己的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佛陀的精舍裏,有一次來了一位賣傘的老人,他向佛陀訴說自己生活的辛苦和不快樂。
佛陀聽了,就問老人:「那你覺得誰最快樂?」
老人說:「當然是國王,他有平民供奉,有百官差遣,要甚麼就有甚麼。」
佛陀說:「希望你能如願,你回家等著吧,一切皆有因緣。」
老人回到家,睡了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竟然身在皇宮,百官宮女簇擁著他。他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人催促著處理政事。可是他不懂朝政,也不懂國家大事,結果一通忙亂,累得頭暈腦漲,腰酸背痛。
過了幾天,老人開始懷念原來的日子,他想著,以前的日子雖然辛苦,卻也不至於這麼勞累;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做的總算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這麼想著想著,老人在王位上睡著了。
一覺醒來,他發現自己仍在佛陀精舍。佛陀正在他面前,慈悲地看著他。老人回想夢中景象,再看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服,忽然有了領悟。他拜別佛陀,回家繼續賣他的傘,從此再也沒有抱怨日子不快樂。
佛陀用一場夢讓老人家明白:各人有各人的歡喜與自在,不用羨慕別人,只需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我們平時過日子,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活法,不用總看別人,總去挑剔別人的毛病、缺陷,計較別人的言語、態度,艷羨別人的光鮮亮麗,嫉恨別人擁有的一畝三分地,然後忘記了去看自己的毛病,要求自己的言行,忘記自己擁有的一切,最後把自我的價值都否定掉。
大家以為這個世界很複雜,人心很險惡,很難認清,可是人生最大的難題是甚麼,不是認清世間人心,而是認清自己。
你連自己都沒看明白,用甚麼來支撐起整個人生?挑剔別人、羨慕別人再多,也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面貌。
你得完全依靠從自己內心生發出來的力量,去駕馭人生,否則永遠都是隨波逐流的一份子。(摘自一誠長老《平常心:簡約是福》)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CLPlbYlZdw
延伸閱讀:
《什麼都沒有王國》——簡單是另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