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隨緣」與「攀緣」有甚麼分別?

(圖:珠海市普陀寺)

「隨緣」與「攀緣」有甚麼不同?

「隨緣」與「攀緣」是兩個源自佛教的詞彙,雖然都有「緣」字,但這兩個詞語在概念有本質上的不同。

「隨緣」是具有佛法智慧的名相,是指隨順時節因緣去做事,意味著順其自然,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是一種放下執著、順應自然法則的態度。

這種態度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聚合的結果,有其自然的生滅變化,我們要隨順這些變化,而不是試圖去控制或改變。

隨緣的人少欲知足,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但對於結果則持有開放的心態,不執著於特定的結果。立足點是放在自己這個地方,活得自在、充實。沒有緣分,就完善自己;有緣分,要觀察時節因緣是不是可以去做。

「攀緣」是有意識、有策劃地去攀上某種機緣來達到目的,是出於執著和貪欲,不斷地追求和依附外在的事物。攀緣就很累了,就有求於人了。有求於人,就不自在了。

攀緣往往會對外在的條件和他人的評價過於在意,試圖透過控制和改變環境來獲得內心的安寧。然而,這種做法往往導致更多的焦慮和不滿足,因為外在世界永遠是無法完全掌控的,依賴外界的滿足感是短暫的。

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窮,就是我們福德智慧還沒到那個份上,不圓滿的時候,叫窮。窮的時候,料理好自己,就誦經、念佛、拜佛,自己修行。達,就是通達了,福德智慧深厚了,這時有兼濟天下的能力了。我們觀察因緣是否成熟,因緣成熟,就可以隨分隨力地行事;因緣不成熟,就還是隨緣。

隨緣並非消極,而是充滿智慧的。我們不妨思考,世間的一切,有多少事情要去做?最重要的事,是好好修行,這是我們本分的事業。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隨分隨力地,幫助其他人來完成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叫深報佛恩。

希望大家能順應時節因緣,隨分隨力度過這一生。不勉強,不攀緣。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轉載自珠海市普陀寺:
https://mp.weixin.qq.c…4ia4pwoQ

延伸閱讀:
很多人錯誤理解了「隨緣」的意思。隨順因緣並不是不作為,也不是被動和放棄努力。明海法師:新一年我們要學會這樣做⋯⋯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