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法鼓文理學院」如何發揚聖嚴法師留下的珍貴禮物──心靈環保?

法鼓文理學院曾表示,「心靈環保」是聖嚴法師送給全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化解衝突與紛爭所需要的對治心法。學院如何繼續法師的心願,以心靈環保的精神,培養關懷奉獻、博學雅健的人才?

甚麼是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解釋,「心靈環保」就是心理的建設、精神生活的提昇和養成;精神生活提昇、養成了,心理人格才能健全。外在的環境也許很紛亂,但如果心理人格健全,就能對自己的心靈產生保護作用,不受外境干擾。能用智慧心看待所有的事,就不會起煩惱;能對人有慈悲、對事有智慧,就是心靈環保。

由此可見,心靈環保涵蓋佛法的悲、智、願、行,也是佛法的主要精神所在。

以「本來面目」為原則

學院遵循自然環保理念,以環保為優先,盡量不破壞自然──建築要像是從大地生長的有機體,與大自然融和無礙。

校內的設計,以「本來面目」為原則,即是不刻意替大自然化妝,也盡量不建高樓。校園也力行「節能減碳」行動,飲食上推廣「吃低碳里程食物、不浪費」、鼓勵隨手關燈、省水省電、交通上「多騎單車、多走路,使用電動車」等等,以達到「低碳、安全、零廢」的目標,營造綠色低碳永續校園。

培養多元人才

《遠見雜誌》報道,校長陳定銘認為,在全球化浪潮下、科技創新不斷;面對當前快速變遷的時代,未來的人才須具備關懷生命、奉獻社會的情懷與能力。因此,學院特別重視學生品格的修養與心靈的健康。

因應社會需求,法鼓文理學院調整學制,設立奠基佛教學系的博、碩、學士班,及人文社會學群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等,鼓勵有意創業、經營社會企業的人士,透過學習佛學,「以智慧心處理問題,放下心中的罣礙,以柔軟心忍辱一切、以慈悲心包容眾生」。

此外,學院今年新設「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與「生命教育進修學士班」,持續培育關懷生命的未來人才。

學院亦推動許多特色課程,包括舉辦「企業禪修營隊」,並與金山分院合作臨終關懷課程等,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從事基層社會服務與社會工作,落實宗教師的慈悲心與菩提心。

陳定銘校長秉持教育的初心,未來將會持續朝向「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而努力。


延伸閱讀:
法鼓山揭示2023年度主題:福慧自在。如何做到真正的福慧自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