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是甚麼意思?

(圖:靈隱寺)

「隨緣」二字我們在生活中時常聽到,也有很多人將它直接理解為「躺平」或「聽天由命」的另一種說法,可究竟甚麼是「緣」,「隨緣」就是甚麼都不用做嗎?

毫無疑問,緣的概念來自佛教,而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吸收,佛教哲學的核心理論便是緣起論。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性,所以當因緣不具足之時,事物自然就會消散。

在因、緣二者中,「因」是指主因,與其相對的就是「果」,而「緣」則是幫助由因產生結果的條件。例如我們種田,種子就是因,其他促成種子成長的條件,包括土壤、陽光、雨露等就是緣,而所結成的果實就是果。只有種子,或只有其他種種外在條件,都不能結果,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種道理,所以「單因不立,獨緣難成,因緣和合,方能生法」。

佛教就把這種任何事物只有在具備特定的條件時才能產生和發展的理論,稱為「緣起」。反之,如果不具備形成某事物的特定條件,就稱為「無緣」。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實際上佛教的緣起論十分複雜,甚至可以說五乘佛法都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的,想要全面了解必須深入經論系統學習,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盡闡。)我們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以佛教的緣起論來理解,這個「天」並不是說真的有個能夠主宰一切的超自然力量可以直接宣判成與不成,而是在提醒我們,有些事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還涉及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並不是只要把自己的部分做好,事情就一定能成。

依照這個理論,既然相關條件(緣)不具備,那就無法「結果」,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緣分時便應該放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到因緣的概念來分析。事實上,佛教所說的因緣並不是偶然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主動創造。我們仍然用種田做比喻,種子(因)本身就是我們從以前的果中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而促成種子生長的各項條件(緣)也可以人為加以改善,土壤貧瘠可以施肥,陽光、雨水不夠也可以增加光照和澆水。總之,無論因、緣,都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變的,而是與個人的努力息息相關,從來都沒有既不播種,也不除草施肥,只是放任自流,便可以碩果累累的道理。

誠然,在一定條件下,相關因緣能夠改變的幅度有其極限,還是以種田來說,如果真的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災,即便全力補救也會多多少少地影響最終收成,這就屬於相關的因緣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那只能接納並等待,這就是「隨緣」。

可是,緣分是時時刻刻不斷變化的,現在沒有,不等於一直不會有。關鍵在於等到相關外緣成熟時,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呢?如果只是一味「躺平」,再適宜的外緣也無濟於事。更何況只是被動等待而不做任何努力,相關的外緣也根本不會成熟,就像之前種田一樣,種種外緣也是需要去努力爭取的。

因此我們在修行時,一定要發願,這實際上就是種下了一個因,然後堅定自己的願心毫不動搖,再艱苦也要去堅持,並且不斷創造能夠使之成功的條件,漸漸地就會聚集很多的善緣。而在做的過程中,不論出現甚麼結果,我們都要心平氣和地接納它,所謂「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但接納不等於放棄,隨緣不等於隨便,真正的隨緣是審時度勢,看清現前因緣,找到努力的方向。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o…q_NYNw

延伸閱讀:
改變命運的方法──學感恩、信因果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