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臨摹敦煌壁畫、記錄石窟內容近三年,他讓莫高窟被世人知曉⋯⋯

張大千與敦煌壁畫有深深的佛緣(圖:網上圖片)

揭秘敦煌文化中的蜀地痕跡

歷時近三年臨摹壁畫 他讓莫高窟被世人知曉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循著高低起伏、綿延不斷的鳴沙山東麓望去,就能看到崖壁上開鑿出的歷經千年歲月的歷史沉澱和滄桑面貌,這便是敦煌莫高窟,聞名於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

2021年10月,在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終評結果公佈,甘肅敦煌莫高窟位列其中。

蜀地與敦煌,相隔數千里遙遙相望,但四川作為絲綢之路的主線之一,與敦煌在歲月的過往中也有著聯繫和交流。日前,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聊到了在弘揚敦煌文化中,蜀地留下的一些痕跡。

在敦煌停留三年 張大千臨摹了大量壁畫

四川和敦煌產生的種種聯結中,始終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畫家張大千。在張大千富有傳奇色彩的藝術生涯中,在敦煌的創作可謂是其藝術生涯最高峰。將時間倒回1941年,張大千在漫天黃沙中輾轉抵達敦煌,前後在此停留了三年,不僅臨摹了大量的壁畫,還對石窟的內容做了詳細記錄。

「張大千對敦煌藝術的弘揚確實作出了貢獻,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趙曉星說,當時大多數人還不了解敦煌藝術,張大千臨摹了大量敦煌壁畫。 「張大千臨摹作品的色彩,跟壁畫不一樣,他認為壁畫最開始大概是甚麼顏色,就用甚麼顏色臨摹,所以他臨摹的畫色彩十分鮮艷,這種畫風確實能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畫展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吸引了國內外學者開始關注敦煌藝術。」趙曉星說。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圖:網上圖片)

舉辦臨摹畫展 讓莫高窟被世人知曉

「當時,敦煌莫高窟已沉寂了數百年,當它再次被世人發現後,吸引了國外探險家的關注,譬如法國人伯希和的考察團,就帶走了藏經洞中的很多文獻。」在敦煌莫高窟紮根了三十多年的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婁婕說,即使如此,莫高窟當時也只被中國少數文化學者知曉,了解也僅限於藏經洞裏的文獻,「對於這樣一個浩大的寶庫,國人其實知之甚少。」

偶然間,張大千看到了敦煌壁畫,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藝術寶庫。 「張大千先到敦煌進行了一番考察,他覺得莫高窟非常了不起,於是馬上返回上海,變賣了家產,又到紡織廠買了很多布匹,還請了一些畫師,攜家帶口在莫高窟進行了近三年的繪製。」婁婕說。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張大千離開敦煌以後,在重慶舉辦了臨摹敦煌壁畫展。婁婕說:「畫展讓世人看到了石窟寶藏,讓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知道敦煌藝術的所在。這是張大千對敦煌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婁婕還講到,張大千讓敦煌藝術展現在世人面前,而敦煌則深深浸染他之後的創作生涯。「在此之前,張大千描摹的許多作品大多為明清時期,是細膩又纖弱的。」婁婕說,但在莫高窟,張大千看到了唐代的壁畫,看到了這些浩大而絢爛的畫面,自然深受震撼。

「這些人物的形象是有生機的、健康的、飽滿的,和他原來臨摹的明清繪畫的審美完全不同,這給他帶來了衝擊和激發。可以說,敦煌壯闊了他的胸懷,使得他能去畫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畫。敦煌給予了他深刻影響,這也讓他成為了中國美術史上一個標桿式人物。」婁婕說。

轉載自荊楚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2/05-31/9767745.shtml

延伸閱讀:
在敦煌,我們見證到對永恆存在的信仰的虔敬心——敦煌建窟人的初心與敦煌音樂研究

駱慧瑛博士談敦煌藝術中的觀音經變:佛菩薩的無言說法,令觀者能安靜心定、輕安愉悅⋯⋯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