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畫老師藉著教導繪畫「博巴」修行:佛畫的細節,有助「解鎖」我們的一些大腦神經迴路⋯⋯

(圖:Gazette & Himalayan Art School)

「有尼泊爾唐卡之稱的『博巴』(Paubha)就如同一張地圖。」比奇介紹:「它能夠透過視覺化的元素引導我們修行,每個細節都有助『解鎖』我們的某些大腦神經迴路。」

美國媒體《Gazette》報道,佛畫導師比奇(Chelsea Beach)在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藉著教畫自利利他,更吸引了一眾學員前來研習。

博巴如何有助我們修行?

博巴如西藏的唐卡一樣,上面多見不同本尊,他們各有不同的象徵,例如綠度母像代表慈悲,文殊菩薩像代表智慧等。比奇說:「假設某位學員有些心理創傷,僧人會引導他觀想諸佛之母──綠度母的形象。這樣,他便可以進入那個普遍慈悲的母性領域,而與慈悲心有關的大腦神經迴路也得以啟動。」

比奇又表示:「你可以把它捲起來,放在背包裏;在穿越喜馬拉雅山期間,也可以(拿出已開光的博巴)隨時舉行儀式,而不需隨身攜帶雕像。」

她認為對自己來說,以藝術來修行,比靜坐更為容易。「(在繪畫期間)我們有很多時間來觀察自己的習氣,而不是困在其中。」她說:「這種藝術形式是完全『無我』的──圖像不是我們的,它能夠作為一面鏡子,讓我們生起對自己的慈悲心,並將之傳遞給他人。」

博巴歷史悠久,是早期尼泊爾藝術的傑作之一。據說,最初的博巴是使用棉布等介質繪製的。

骨科醫生力克(Rick Meinig)於2018年開始學習繪製博巴,先後畫了藥師佛和金剛手菩薩。「這是一種放鬆和修行的方式⋯⋯我不是藝術家,但這種創作總是新的和富有實驗性的。」他又說:「這增加了科羅拉多泉的活力。」

比奇的故事

比奇在加蘭堡(Fort Garland)長大,現居科羅拉多州。十九歲時,她在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學習藝術時,偶然發現了一本有關四聖諦的書藉。她深受啟發,飛往尼泊爾和印度學習,並跟隨一位老師學習博巴藝術。「佛法助我度過了艱難的歲月。」

2017年返回美國後,她開設喜馬拉雅藝術學校(Himalayan Art School),並在曼尼圖藝術中心(Manitou Art Center)等地教畫。近年因疫情之故,她改於網上授課。比奇近日攻讀社工碩士學位,希望在實體課程重新開始後,揉合藝術療法與社會工作知識,服務更多的學員。


延伸閱讀:
佛教藝術為何有療癒身心之效?它為我們,開發內在的覺性,提供一條自覺覺他的道路⋯⋯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