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第17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圓滿結束。學者探討:除了要達成教界的兩性平等外,目前還有這些社會難題需要解決⋯⋯

第十七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Sakyadh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Buddhist Women)於上個月圓滿結束。今屆以「超越界限的佛教女性:多元宗教、相依性與環境」(Buddhist Women Beyond Boundaries: Interfaith, Interdependence, Environment)為主題。

外國媒體《Tricycle》報道,會議原定於馬來西亞舉行,後來轉為線上舉辦。超過1,000位僧人、居士和學者在線上齊聚,參與一系列研討。

推動兩性平等

Sakyadhita意思是「佛陀的女兒」。這個國際會議自1987年成立以來,約兩年一度輪流在亞洲不同城市舉行,以推動佛法教育、培訓、組織和戒承上的兩性平等,首次大會在印度菩提伽耶舉行。

今年會議的主題繼續圍繞教界的兩性平等,並探討要達成這一願景,目前有哪些難題需要解決。

與會學者表示,在不少地區,佛教團體仍由男性主導,而女性則只能扮演次要角色。泰國清邁大學哲學與宗教系講師阿姆奈蓬(Amnuaypond Kidpromma)發表演說時,介紹了當地女性性工作者的信仰與生活方式。

泰國女性性工作者的信仰與生活

比丘尼傳承在泰國是有爭議的題目,女性普遍沒有受具足戒的權利。與此同時,當地文化鼓勵女性感恩和供養父母。阿姆奈蓬發現,有很多女佛教徒由於貧困和缺乏社會福利制度的支持而從事性行業,以便履行對父母的責任,以為這樣便是成就善法。

阿姆奈蓬表示,這樣的社會系統使她們陷入困境──雖然供養父母的行為,可以積累功德;她們也相信藉著積累功德,未來會有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當地人認為性交易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尊重父母的報恩方式。她們為了成為一名「好佛教徒」而從事性行業,結果卻被視為「壞佛教徒」。

印度錫金邦的健康教育

另一學者索南卻登(Sonam Choden Sherpa)則表示,印度錫金邦需要更多的健康教育。她的研究發現,不少比丘尼都受到傳統觀點影響,認為月經週期和經血是骯髒污穢的。與此同時,部分醫護人員亦有不正確的見解,例如認為比丘尼既然不會結婚,就不需要接種有助預防卵巢癌的HPV疫苗。

學者認為,這些社會問題有一定的急切性,需要盡快解決,否則將會造成更多不良的連鎖反應。

下一屆會議將於2023年在南韓舉行。


延伸閱讀:

以共融的角度來重建佛教--西班牙佛教善女人協會會長Montse Castellà Olivé 專訪

發願以布施、習武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這是尼泊爾兩位「女武僧」的故事⋯⋯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