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善財童子的故事:從他行遍一百一十城,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事蹟,可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圖:李唐畫作)

明天(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佛典故事記載,佛陀有不少弟子年紀雖輕,也都協助他四處弘化,包括均頭沙彌、羅睺羅沙彌、善財童子、耶舍童子等。

當中的善財童子,以虛心學法、鍥而不捨的精神而聞名。他是福城長者的兒子,出生的那一天,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有「善財」之稱。

到處尋師訪道

《華嚴經》記載,他受到文殊菩薩的啟發,發心到處尋師訪道,遍求法門要義,如是歷一百一十城,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只要對方有長處,即使是「外道」,他也會虛心求教。

出發前,文殊菩薩提醒善財童子,參訪時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善知識在度化眾生時,會有各種善巧方便智。「因此要以謙卑心去學習他們的優點,不要有傲慢心,也不要去注意他人的缺點。」

善財童子參訪的對象不分職業、性別和身分,除了菩薩、僧眾、在家信眾外,也有長者、婆羅門、童子、童女、國王、船師、醫師等。他在參學的過程中,遍學世間、出世間的學問。

當他遇到觀音菩薩,便學習慈悲大行;遇到羅漢時,則學修清淨行;遇到醫師,便學習醫學藥理;遇到船師,便學習掌舵之術。有些善知識(自在優婆夷)以蔬食供養眾生,先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再助其解脫;有些善知識(參無厭足王)則示現忿怒之相,以調伏剛強難調之眾生。

《金剛經》有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中可見人人皆有智慧德相的平等精神,以及華嚴「萬法融通、事事無礙」的教門。


延伸閱讀:
世界各地逾萬兒童響應「全球慈悲大挑戰」,以獨特巧思傳播慈悲。當中有些是難民學童,相信一點滴的因緣,也能掀起善的漣漪⋯⋯

日本宗鏡寺的特產「醃蘿蔔」,啟發兒童學習感恩惜福之道。這個特產,源自300年前澤庵禪師研究出來的吃法⋯⋯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