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台灣越來越多市民選擇環保自然葬。這亦是聖嚴法師最後的身教⋯⋯

「我的身體,用薄薄的棺木封釘,火化以後,也不必有一個骨灰罈來佔地方,骨灰就​灑在法鼓山的環保生命園區。所有我有形的一切,就在這世上永遠消失。」身後回歸自然,以最簡單的方式告別塵世,是聖嚴法師最後的身教。這亦是不少市民的願望。

近年,台灣人越來越重視環保,而喪葬儀式亦有所改變。當地政府統計顯示,近年選擇環保自然葬(包括樹葬、海葬和花葬等)的人數持續上升,2018年有10,941人,是史上首次超過一萬,比起十年前(1,442人)增加多達6.59倍。

此外,政府2014年設置的大內「骨灰植存專區」,啟用至今有超過4,000人使用,人數逐年倍增。專區面積約5,000平方米,遍植洋紅風鈴木、檀香柏和土密樹等草木,生機盎然,綠意蔥蘢。

人離世後將骨灰埋於樹下,除了有助樹木生長,亦有助於綠化環境和促進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以及節約土地資源。近年,有不少法師都鼓勵信眾選擇環保自然葬。

台北市佛教會前理事長明光法師曾表示,眾生的生命由色法和心法合和而生,當我們色心分離的時候,就是生命告一段落的時候;「樹葬可以使我們大地更清淨美好。以比較節約的方式來進行葬禮,更可以行善。」

聖嚴法師認為,環保自然葬既能夠利益亡者,也能夠安慰生者。他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末偈寫著「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法師圓寂後,僧團依囑附不發訃聞、不建塔、不立墓碑,將其遺體植存於法鼓山生命園區。不少法鼓山信眾亦選擇離世後植存在同一園區。

在日本,有不少佛寺提供樹葬服務。寺方會在骨灰上種一棵樹作為標記,而僧眾每年都會為死者舉行儀式。親屬也可以到那裏探望。


延伸閱讀:
為死亡作準備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