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佛教有深厚的因緣,佛典故事中常常出現多種花草樹木。佛陀的生平,與四棵樹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降生於無憂樹下、得道於菩提樹下、涅槃於娑羅樹下。它們因此有「佛教四聖樹」之稱。
一、無憂樹下降生
《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說:「夫人見彼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花色香鮮,枝葉分布,極為茂盛;即舉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脇出。」
經中說,當時摩耶夫人(佛陀的生母)將回娘家待產,途中經過藍毗尼園休息,四周草木青枝綠葉,流泉潺潺。夫人看見園中有一株無憂樹,花朵芬芳,枝葉茂盛,於是就舉起右手,想摘花朵,因而引動了產氣。於是悉達多太子就誕生了。
無憂樹,屬常綠小喬木,樹高約六到十米。火炬般的花朵呈現橘黃或橘紅色,就像一簇簇的花團。在佛教中,無憂樹寓意佛陀誕生的歡喜。
二、菩提樹下悟道
悉達多太子出家後,在林中苦行六年,後來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脫,於是前往菩提伽耶,後在菩提樹下靜坐,並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經過七天七夜的禪觀,在第八日清晨破曉之際,太子抬眼瞻望明星而悟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他以無礙的慧眼,觀看娑婆世界六道眾生的情形,道出一切眾生的無價之寶:「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眾生皆有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佛陀成道後,菩提樹成為佛教的聖樹,象徵智慧、覺悟。菩提樹為大型喬木,樹高可達三十米。它的種子十分細小,幼苗常寄生在別的大樹上,但成年的菩提樹卻可以一樹成林,茂盛非凡,讓人讚歎大自然的神奇。
三、說法時的七葉樹
《大智度論》載,佛陀在七葉樹洞窟(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內弘道說法,為佛陀在世時重要說法處。
佛陀涅槃三個月後,摩訶迦葉尊者集合五百位大比丘,從事結集,由優波離誦出佛陀所制的戒律,稱《八十誦律》,再由阿難陀誦出佛陀所制的九分教成《阿含經》,是為第一次佛經結集。
七葉樹葉子約五至七片,掌狀複葉對生,果實稱為婆羅子,形像圓球,頂端微尖突,有褐色斑點。
四、娑羅樹下涅槃
經中說,娑羅樹乃過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Vessabhu)佛之道場樹。如《長阿含經》 記載:「毘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
印度拘尸那揭羅城外之娑羅樹林,是佛陀涅槃之聖地。(「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處,娑羅園中雙樹間,臨將滅度。」)佛陀將入涅槃前,阿難與眾弟子陪同佛陀來到娑羅樹間,阿難為佛陀設好牀座後,佛陀便右脇臥躺下。
當時,居住於娑羅雙樹的眾樹神,為表達對佛陀的尊敬與不捨,讓娑羅樹一夜開花,如花雨般紛紛落下,供養佛陀。
佛陀告訴弟子,即使以難得一見的花朵供養如來,都不及以受法、行法供養如來──對佛法深入的慧解,與精進的行持,才是對佛陀最大的供養。
佛陀的出生、成道、弘法、涅槃,都有樹木依傍身側。後來,這些樹木也成為佛教的聖樹,種於寺院旁,寓意佛法。
延伸閱讀:
台灣最大的「佛教植物園區」,於佛陀紀念館揭幕啟用。漫步在園區內,處處可見與佛教相關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