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說過,佛法主張「不殺生」外,還鼓勵「護生」,從救護人類而擴大到救護人以外的眾生。放生是護生的其中一方法──出於慈悲精神,救護在死亡邊緣的動物。不過,近年來,不少人以不當的方式放生,引起爭議。
錯誤的放生方法,例如在不宜動物生存的地方放生,會令動物受苦甚至死亡,亦會破壞生態平衡,與慈悲精神背道而馳。近年來,許多佛教團體主張以護生、茹素等取代放生。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會長楊嘉文指,不恰當的放生有虐畜之嫌,亦會破壞生態環境。如果該動物本身是食物鏈中較高級的掠食者,會捕食環境中較低級的物種,破壞當地的生態秩序。
協會約於十年前開始拯救水池龜,至今拯救過逾600頭龜。不少市民於公園水池內棄置和放生龜隻,但公園水池的濾水系統,一般不足以淨化龜隻的排泄物,令水質越來越差。協會義工指以柴灣公園為例,指出該處的龜隻每天都浸在水質惡劣、充滿排泄物的水池內,因而染上疾病。水龜是肉食動物,協會曾見過有龜隻因互相打鬥而死亡。
以不當的方式放生,會破壞生態環境,不但沒有功德,更會造成間接殺死動物的罪業。故此,在放生之前,我們都有義務去思考自己的動機和行為結果。
延伸閱讀:
放生究竟為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