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一「刹那」到底有多長?在佛教裏,這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圖:Pixabay)

「剎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詞彙,在名家筆下浪漫又深刻。

如白居易的:「愁恨僧祇長,歡榮剎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體會的是剎那間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東西南北的全人生!」

「剎那」原是梵語,意譯是「須臾」、「念頃」,意思是瞬間——時間的最小單位。

那麼一「剎那」到底是多長呢?讓我們回到佛教經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經論是如何界定「剎那」的。

據《俱舍論》卷十二記載,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梵語音譯,下同),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 「臘縛」 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因此,一「剎那」約相當於我們今天時間單位的0.013秒。

據《摩訶僧祇律》卷十七記載,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豫」,二十「羅豫」為一「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因此,「一念」約相當於我們今天時間單位的0.018秒。

《往生論注》卷上說,六十剎那為一念。《大智度論》卷三十說,六十念為一彈指。經論雖然有種種不同的說法,總之,剎那表示極為迅速的時間。

此外,一「剎那」之間的生滅,稱為「剎那生滅」或者「剎那無常」。當前的一「剎那」稱為現在,前一「剎那」稱為過去,後一「剎那」稱為未來,這叫「剎那三世」。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EXjy5SPz2Q

延伸閱讀:
時間不等人,學佛要趁早——專訪佛學老師鄭運蘭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