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金剛經》是安心的法門:覺誠法師、北京大學教授對談經中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金剛經》的無住觀」,由覺誠法師與北京大學李四龍教授對談,妙光法師主持。(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策劃人間佛教十堂課,2022年「經典十堂課」4月1日播出第二場「《金剛經》的無住觀」,由佛光山新馬印泰總住持覺誠法師與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李四龍教授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一小時的精彩講說,聽眾們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同步聆聽法要。

妙光法師首先拋出問題:一般佛教徒當作消災延壽、超度佛事的《金剛經》,同時也是般若系統的經典中,自帝王將相、知識分子,一直到民間信仰皆熟悉,最能代表佛教的一部。《般若經》與《金剛經》的關係如何,其主題與結構又是如何?

李四龍教授解釋,《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主題講「般若波羅蜜」─能到達彼岸的智慧,並以無堅不摧的「金剛」來比喻、強調這種智慧能摧毀一切煩惱。篇幅達600卷的《大般若經》,則是玄奘大師將印度各種講述「般若」的經典彙整翻譯,結集而成,《金剛經》相當於其中的第九會,也是整部《大般若經》中最具代表性者,乃至六祖惠能大師推崇:「但持《金剛經》一卷,便可直了成佛」。

分析《金剛經》的切入點,李教授特別提到,須菩提在《金剛經》向佛陀提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其實包含了三個問題:學佛者如何發成佛之心?如何保持不退心?如何安心?因此,這部經講述下來,其實就是安心的法門。

談到《金剛經》的核心思想,李四龍引用經文中以「布施」及「佛的身相」兩組譬喻,反覆說明「無相安心」及「無住為本」的概念:「離一切相,生清淨心」,深入淺出點出《金剛經》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追隨星雲大師出家三十二年的覺誠法師,提到《金剛經》中的「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作了一番經驗談,他說,當初調往巴西前,大師叮嚀:「你是一個橋梁,記得到了那邊,要讓芸芸的眾生,就是這些巴西人,有機會學習到佛法。」於是,在巴西十餘年間,不只一次遇上帶著槍彈的搶劫,心中萌發的念頭反而是:「我度不了你這些可憐的邊緣人,我去度你的孩子總可以吧!」由此展開了深入貧民窟,成立「如來之子」,經由教育將一個又一個孩子從恐懼、犯罪的邊緣拉出來,以他們所喜愛的足球來接引他們。

眼看著疫情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結束,再看各國的紛爭,覺誠法師不久之前又前往阿富汗,進行人道救援。隨後又應邀到巴基斯坦,出席該國主辦的佛教論壇。覺誠法師認為:不要執著於「對方把我們的佛毁了」,因為無常,只要能結緣,有朝一日因緣會再回來。

最後,妙光法師在總結中感謝李四龍教授以經典中的透過降伏其心、無相安心、無住為本,開闊了大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及智慧觀;又感謝覺誠法師以弘法經歷示現了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的菩薩精神。同時推薦大家閱讀星雲大師著作《金剛經成就的秘訣》,進一步了解金剛經的法義。並預告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將由佛光淨土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與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對談,由佛光山男眾傳燈會慧喜法師擔任主持。

《金剛經》的無住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GJBQIQS3UY8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

延伸閱讀:
讀誦《金剛經》能夠不執著?關鍵就在這裏⋯⋯

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將推出!法師與學者對談,探討圓滿自在的普世生活價值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