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是苦,對於很多人來說,享受著富裕物質、盛世太平,人生怎麼會是苦呢?原來「苦」在佛經中是有這些含義的⋯⋯ 金庸曾說:「佛家對人生比較悲觀,人生都要受苦,不管活得怎樣好,最後總要死,當然沒辦法。」但他馬上又說… 全文 » 火 中行 2018-01-16
直下承擔,就是不靠外界的力量來拯救我們,當下讓生命本具的佛性放光──禪的悟境(中) 全力承擔是甚麼意思呢?即念念相信一切都是佛的化身,一切都是佛性的妙用,在此信心之下,回歸於無心而照、… 全文 » 明海法師 2018-01-15
《維摩經》對大乘不共小乘之詮釋與《心經》、《金剛經》的異同 (二) 《維摩經》特別豐富多采,說理有抽象又有具體,情節充滿驚喜,例子又多取自世間事務,親切動人。菩薩需要如… 全文 » 黃首鋼 2018-01-06
截斷意識之流,見到心性的另一種風光,這就是「大死一番」── 禪的悟境(上) 禪的精髓在於心靈的開發,即開發我們心靈中本具的佛性和本有的智慧。也許有人會問,開悟是一個甚麼樣的境界… 全文 » 明海法師 2018-01-01
【明覺洞見】云何返本歸源? 如何處理傳統經典義理與現代詮釋之銜接? 倡言從聞思到實修,從何著手? 一個佛教媒體之若干思考 太虛大師有一四句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當中 「人成即佛成」 被奉… 全文 » 明覺洞見 2017-12-31
《維摩經》對大乘不共小乘之詮釋與《心經》、《金剛經》的異同 (一) 大乘佛教主要是針對小乘佛教而來。《維摩經》、《心經》和《金剛經》都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經典,旨在發揚大乘… 全文 » 黃首鋼 2017-12-23
佛弟子應該學的禪定之學,那是心念專注的學問⋯⋯──性廣法師說禪(上) 性廣法師,為台灣著名的比丘尼,近年專弘禪學及佛教養生學。法師長期舉辦禪修營,嘉惠不少佛弟子。法師祖籍… 全文 » 劉潔芬, 鄺志康, 耀行法師 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