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上除了流傳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之外(見前文),還有一段 聽者動容、聞者落淚的父子親情,那是一段超凡脫俗的骨肉之情,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佛陀釋迦牟尼和他的親生兒子羅睺羅。
大家都知道,佛陀成佛前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叫喬達摩・悉達多,雖然誕生在皇宮,自小養尊處優,衣著華麗,飲食豐盛,享盡榮華,但是物質享樂卻沒有讓他感到快樂,直到有一天他走出宮門,在路上目睹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內心震撼無比,反復思考生而為人之真正意義──我從哪裏來的?要往哪兒去?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回到皇宮,眼前的一切雖然值得留戀,卻已顯得那麼虛幻,他極想找尋解脫人間痛苦之至道,找尋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相,於是決定捨棄王位修行出家。這一年,佛陀二十九歲。他離開皇宮的時候,妻子耶輸陀羅剛剛為他誕下兒子羅睺羅,佛陀悄悄地走過妻子的房間,看到妻子懷抱著兒子,本想上前道別,最終卻停住了腳步,把心一橫,拋開妻兒,夜半離家,之後一直苦行了六年。
事後,耶輸陀羅知道丈夫捨她而去,傷痛欲絕;兒子羅睺羅也因此從來沒有見過父親一眼,由母親獨力撫養成長。六年後,佛陀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修成正果。佛陀成道的第三年,從南方的摩揭陀國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引來全城哄動,萬人空巷,上自其父親淨飯王,下至釋迦族所有居民,全都趕到城外歡迎佛陀,只有耶輸陀羅和羅侯羅沒有參與其中。對於佛陀夫妻與父子重逢這一幕,今按星雲大師《十大弟子傳》抄錄如下:
「是的,十多年不見丈夫的耶輸陀羅,實在不願在公眾的場所見到佛陀。當然,這時耶輸陀羅妃心中,比甚麼人都急於要見佛陀,但是,為了禮法、為了自尊,她不得不忍耐著。她走到宮中的一座高樓上,想從門窗的隙縫中先見一見被人迎接的佛陀。
正在這時,十多歲的羅睺羅走來,對耶輸陀羅說道:
「媽媽!爸爸回來了!祖母(憍曇彌)叫我告訴你!」
不太懂事的羅睺羅,這時怎樣也想不出母親心中的感慨,他只覺得母親今天威嚴得令人不敢親近,不過,這終究是自己慈愛的母親,他又天真的問道:
「媽媽!你看宮門口來了那麼多的人,爸爸一定也在裏面,爸爸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已經十多歲的孩子了,從他的口中還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樣子的人,這樣的問話,聽在耶輸陀羅心中,真是感慨萬千,大人的心裏、大人的情感,做孩子的總無法完全知道。
耶輸陀羅顫抖著聲音,一手抱著羅睺羅,一手指著遙遠的宮門外,眼眶中含著淚水,回答羅睺羅道:
「你看!在那一群沙門中,顯得最莊嚴的就是你的父親。」
這時候的羅睺羅,兩顆明亮的眼睛張得大大的,很驚奇的說道:
「我不認識我的父親,我所知道的唯有老王,還有最疼愛我的媽媽!」
耶輸陀羅含在眼眶中的淚珠掉下來,滴在羅睺羅的頭上,她緊緊的捏著羅睺羅的手,退回自己的宮中。
離開十多年的佛陀,耶輸陀羅還是第一次偷偷的見到,這十多年來,像夢似的,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過去了。
耶輸陀羅此刻的心,像一塘池水投進一塊大石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點也不能平靜,正在她哭著等的時候,佛陀察知她的心,匆匆和眾人招呼後,就帶著舍利弗和目犍連到內宮中探望她。
一個是成了正覺的佛陀,一個仍是很年輕的美妃,像這樣的相逢,為很多人所關心著,莊嚴的佛陀,靜靜的一瞬間,是同情、是憐憫、是慈悲的看著耶輸陀羅。多情美貌的耶輸陀羅,是愛,是恨,是千變萬化的情緒交織在心中。耶輸陀羅哭著,佛陀默然的立著,等到她那激動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她才覺悟到她和佛陀之間有一條不能越過的鴻溝,想到佛陀是佛陀,不會再用一些甜蜜的溫言來安慰她,她這才拭乾眼淚,扶著羅睺羅,在佛陀的足前跪了下去。
佛陀很慢很慢的,一字一字的對跪在地上的耶輸陀羅說道:
「讓你辛苦了,雖然我對你是抱歉的,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請為我歡喜,我現在已達到歷劫的本願!」
佛陀說後,又再看看羅睺羅,很慈和的撫摸著他道:
「真快!已經長大了!」
佛陀像是沒有情感,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話,佛陀的態度,就是開悟的舍利弗、目犍連,聽了都感動不已!
十多歲的羅睺羅,現在不知怎樣來稱呼自己的父親,稱呼爸爸吧!那麼神聖莊嚴的佛陀,自己實在不好意思出口;稱呼佛陀吧!不知應該不應該。看到那麼多沙門比丘跟隨著佛陀,聰明的羅睺羅心中想著:佛陀已不是我一人的父親了,佛陀是一切眾生的大慈父!
才十多歲的年齡,就甘願把自己一人的父親奉獻給一切眾生作大慈父,多麼有善根而不平凡的孩子!
今天,我們在麥積山133窟內,便看到這組佛陀父子造像,這是在佛教雕塑藝術中難得一見的表現佛陀作為父親對兒子羅睺羅的慈愛的造像。佛陀看到兒子長大了,內心感受必然複雜無比,造像中佛陀的手柔和地垂下來,幾乎觸碰到羅睺羅的頭上,而羅睺羅雙手合十,閉上眼睛,恭敬虔誠地站在父親身旁。父子之情,超凡脫俗,千言萬語,盡在無聲。佛陀並沒有將入世的財富留給兒子,而是將出世間的寶藏都交給了他,我們都知道,後來尊者羅睺羅成為了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跟隨父親弘揚佛法,名留青史。
延伸閱讀
麥積山上一段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