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阿彌陀佛來迎讚慰,直言往生淨土正因(下)

(圖:網上圖片)

上文引《觀經》上輩生文,釋迦牟尼佛教導受「三福」之「行福」法的弟子們,欲求生彌陀淨土,只要一心迴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阿彌陀佛必會在他們臨命終時來迎,垂手讚慰,接受法子們任何善法作為往生正因,也不計較他們憑自修持力取得多少功德,一律接引他們,得生淨土。

以下續談《觀經》中輩機眾的往生正因。

阿彌陀佛在中輩生文來迎的讚慰

善導大師指出:《觀經》的中輩者是「遇小[乘]凡夫」。在中品中生文,受「三福」之「戒福」法的佛弟子們在命欲終時,亦是「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阿彌陀佛即時來迎,說:「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

表面上,阿彌陀佛的回應似乎「接受」釋迦弟子的行法──「隨順三世諸佛教」為往生正因,但實際上,亦只因命終者「一心迴願」,彌陀才會來迎,情形如上輩者之機一樣。

及至《觀經》中品下生文,出現一個「轉機」。此品機眾不是釋迦弟子,不曾見聞佛法,枉論受法、解法、行法,只行人間世善,極其量只合「世福」之法而己。再者,他們不解悕求出離生死,枉論發菩提心,只是自行孝養而己。他們沒有甚麼「功德」拿出來迴願求生淨土,怎麼辦?

此品之人只因臨終遇善,「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聞,聞具信義,聞而生信,心生歡喜,聞名而得生。

此品之人只是世俗凡夫,聞信彌陀和極樂後,即時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亦蒙佛來迎,接引往生。他們憑甚麼可以往生?就憑他是孝子,還是純粹「信心歡喜」?

所以,《觀經》行文至此,讓我們知道得生淨土者,不只是局限釋尊四眾弟子,而是擴展至一般凡夫俗子;也不用拿甚麼釋尊教化下所取得的功德,來迴向給阿彌陀佛。一般凡夫的往生正因是甚麼呢?

這也是善導大師判釋淨土法門,一是釋迦世尊教化的「淨土要門」,二是彌陀世尊別意的「淨土弘願」的因由,令我們清晰地知道兩位世尊救度眾生成佛的不同角色和方法,為開示《觀經》下輩生文深義,響起前奏。

阿彌陀佛在下輩生文來迎的讚慰

及至《觀經》下輩生文,三品之人皆是「遇惡凡夫」,理應比中品下生者更愚惡,不但沒有受法,連自行世善都沒有!他們是怎麼人?

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原來此品凡夫曾經接觸大乘方等經典的佛門中人,為何不是受法的上輩「遇大凡夫」?以何因緣淪為下輩的「遇惡凡夫」?下篇文再討論此問題。

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原來此品凡夫曾經接觸小乘及受過戒律的居士和僧眾,為何不是受法的中輩「遇小凡夫」?怎會墮落為下輩的「遇惡凡夫」?下文一併討論此問題。

至於下品上生者,「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這輩上、中、下生的凡夫,正是善導大師前文所指的,分別為「十惡、破戒、五逆」的人。他們憑甚麼可以往生淨土呢?且聽一聽「當事人」阿彌陀佛娓娓道來他們的往生正因吧!

上輩生者皆只因臨終遇善,善知識教稱「南無阿彌陀佛」(第一位「善知識」是釋迦牟尼佛本人),即蒙阿彌陀佛來迎,並「讚慰」云:「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誰是淨土行者要找的「善知識」?

一個罪大惡極的人,他的往生正因是「稱佛名故」,沒有其他了。阿彌陀佛說:念佛的好孩子啊!因你稱我的名字,你的生死業債已清還了,我現在來帶你回家去!由此得知,任何眾生 (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 都懂得稱佛名,叫喊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就來迎接引我回家!

這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所作出的承諾,如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最後回應上文開始的問題:誰是淨土行者要找的「善知識」?就下輩生文所言,「自信教人信,大悲傳普化」的念佛人就是善知識,只要有人教你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求生彌陀淨土,他就是你的善知識!這也是十方世界眾生往生淨土的正因,無別亦無他。相反地,若有人教你夾雜或附加其他方法,作為往生淨土的正因,此人就不是你要找的「善知識」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