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開心種子 你有我有──林超英專訪

若說要數香港愛自然、愛生命的第一人,我會首推林超英。由天文台台長、觀鳥會主席到退休後著書 立說,四出演講,並積極參與環境和保育活動,林超英一路走來,對人類跟大自然的關係,別有一番洞見。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他,每次見面的時候,他總是不笑而笑 的,嘴角沒多餘牽強的舉動,卻處處透著笑意。當下我猜想,這個人一定深諳快樂之道。我們的討論,便由香港人是否開心開始。

香港人的共業

「你知不知每人內心都有顆開心種子?」他劈頭便問。我當然沒聽過,如果身體果真有種子的話,栽種出來的恐怕都是食人花一類,畢竟我們有太多的不愉快,還有無盡怨氣。

「如果做民意調查,很多香港人會認為自己並不開心。但是我觀察到在街上或食肆中,很多人都在嘻嘻哈哈,大家基本上是開心的。」他的結論是,其實真正一起床就不開心到不知如何是好的人很少,也很少人會擔憂二、三十年後的事情。

所以林超英經常宣傳,每個人心中有開心種子,重要的是不要壓抑它 。

「我們如何學懂釋放它真正的潛能?」

「那要先了解香港人到底在怨甚麼。」

林超英認為,香港很多問題的癥結在於房屋和居住的問題。這方面確實展現了年齡上的鴻溝,年紀較大的似乎較能接受目前的處境,由二十至三十多歲較年輕的一群, 他們由於成長過程較為容易,沒經過甚麼艱難的情況,也對未來有期望,覺得讀完書應能賺到錢,但現實卻出現落差。「他們的收入買不起房屋,實質工資也降低了,難以安居樂業。」這是世代的衝突,但從另一面看,也是上一代因物質日漸豐富,不自覺地寵壞了年輕一代。這可以說是香港的「共業」。他同意這問題不易解決,需要香港的整體經濟運作改變。

面對不易改變的現況,我們有兩件事情可 做:第一是調節自己的心理,接受生於這個時代就是如此,沒有甚麼好怨;第二是想辦法改變這個制度,這當然較為困難,例如三、四十歲的人應組織起來,向政府和發展商施壓,要求興建廉價的房屋。「地產商過去的售樓手法,引發社會極大的不滿,導致現在有法例監管。」通過正確的途徑表達意見,聲音終會有人聽到。

物質太多 煩惱更多

「不過,港人不用太過不開心,因為在香港總不會餓死。」林超英以個人經驗為例,若解決了房屋問題,自己在家做飯,一個月三千港元已經足夠花費。

「我們不應經常想要發達,一年旅遊四次或六次,這是沒有需要的。出外旅遊其實是人家不斷宣傳之下,我們中計而已。到外面開一開眼界是好事,但只有三天假期都要外出,其實很無聊。」

香港人覺得不開心,很多時只是給廣告迷惑了。「廣告很多時在破壞我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說人類一定要是某個樣子的,令我們不停跟別人比較。」

消費主義瀰漫全港,港人不停購物,但這樣做其實會帶來很多煩惱。例如買手機,就要研究很多參數,比較不同型號,我們都在陷入「數字人生」中。

「總之,擁有物質太多很煩惱。」

其實,投資是數字帶來煩惱的另一個方式。假設買了股票,股價跌了不開心,升了卻又要煩惱是否應該賣出。他又舉出日常生活的小例子,有些人去買橙,也要整籮逐個檢視,嘗試找出最大最好的幾個,這其實不能令自己有多大得益,但卻增添了不少煩惱。

林超英的八字真言

「現代的生活方式其實違反了人類的本性。」譬如說,一萬年前,人類是一百幾十人一個群落,聚居在某個地方覓食,差不多吃光那地方的食物,就到另一個地方。他又 引用進化心理學的理論,提出當時群落中每個人都互相認識,也必須合作,例如在覓食後會分享食物。「即使群落中有一個人特別健碩和靈巧,對捕到獵物貢獻較 大,他也會跟其他人分享,不然群落中的人可能離他而去。」溝通、合作、分享等天性其實是存在於人類的基因中的,要自己獨霸成果的人應該早已遭淘汰。

林超英說,古代的人擁有的東西很少,但是不會擔心十年後能否過活或甚麼「可持續發展」。他們相信「天生天養」,跟大自然維持著某種平衡。他們一日一日的過生活,沒有甚麼煩惱。他進一步解釋,人的本性是不會擔憂遙遠的未來的。我們現在有這種擔憂,只因學懂了文字和計數。

他補充,人要開心,很大程度來自人類互相來往,以及專注做一件事情而獲得一點成就──「以前可能捉到一隻兔子都是成就,那是一種價值的體現。」人類到工業革命後開始變得不開心,「因為他們已難以直接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

我們近來經常看到林超英評論時事,他自言「憂天,憂地,憂國,憂民」,但卻不會「憂自己」,對外在事物盡了力給予意見,人家不接受,自己也不會動氣或感到不開心,只好視之為「共業」。雖然有此八字真言,他對未來卻還是樂觀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開心種子,而最後種子是會萌芽的。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