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見到甚麼利,再度懇切地勸導我們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圖:網上圖片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為甚麼釋尊在《阿彌陀經》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原因是:「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等凡夫一旦往生淨土,也是諸上善人,與聲聞 (阿羅漢),菩薩 (阿鞞跋致) 及一生補處菩薩等聖眾,俱會一處。

但我等凡夫如何得生阿彌陀佛的殊妙極樂報土?當然,釋尊既然勸得我們發願往生,自然心中有數,必然有辦法令我們能夠往生! 只要我們真心願意往生,不要妄自菲薄,遵循釋尊的教誨,不要懷疑,自然、必然往生有份!

釋尊在《阿彌陀經》言:「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釋尊見到甚麼利,再度懇切地勸導我們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呢?其「利」者,盡在於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之方法,如下:

釋尊言:「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與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彌陀國土。」執持彌陀名號的利益,正是佛與聖眾臨終來迎,接引念佛人往生彌陀淨土。

所見之利正是釋尊出興於世,惠施、賜給我們的「真實之利」、「大利」

釋尊所見之利,令人聯想到《無量壽經》卷上的出世本懷文,言:「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可知此利必是釋尊出興於世,要惠施、賜給我們的「真實之利」!

「稱念彌陀佛名,往生彌陀淨土」的利益,是真實之利、是成佛之利,也是釋尊在卷下告彌勒菩薩的「大利」,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大利」者,此因彼佛名號具足無上的佛功德,致使稱念佛名者往生,利益至大「真實之利」者,唯佛是真實,阿彌陀佛以光明名號,攝取念佛眾生是真實的,而眾生稱念佛名而攝受彌陀名號的無上功德,便是真實之利。

阿彌陀佛在第十八「念佛往生」願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選定了「稱念彌陀佛名」是唯一決定往生淨土的行業,任何眾生只要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乃至一念,即蒙佛臨終來迎,接引往生。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涵義

話雖如此,不少佛門中人不信受專稱彌陀佛名,便可得生彌陀淨土;他們認為往生必須修行,具有多善根、多福德才可得生,因為釋尊在《阿彌陀經》明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怎樣才算是「多善根福德」,便可以得生彼國?釋尊不是在《阿彌陀經》隨即告訴我們得生彼國的唯一方法嗎?那麼,「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就是「多善根福德」,致使我等凡夫得生。

因為釋尊在《阿彌陀經》只提及一種往生彌陀淨土的方法,所以我們也知道除了「專稱彌陀佛名」,其餘一切方法、行持、法門、修行、善法、善行都是「少善根福德」,不足以令願生者可以得生彌陀圓滿報土!

顯然,文中所言的「少善根福德」,不是數量的多少,而是質量的優劣,此因彌陀名號「具足無上功德」,即是佛果功德,所以一切九界眾生在因地修持一切善法所成就的功德皆是「少善根福德」,不能比擬。

對照不同《阿彌陀經》的譯本,詳細了解「少善根福德」之義

《阿彌陀經》有很多譯本,鳩摩羅甚的譯本是秦譯,比較普遍流行。但對照玄奘法師的唐譯本,有助我們了解「少善根福德因緣」之義,云:「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些功德是誰成就的?是眾生自己成就的嗎?非也!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成就。沒有善根的人,到了極樂世界都有六神通,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自己修的嗎?顯然不是。

對照《阿彌陀經》梵本譯言:「舍利弗,往生到無量壽如來的佛剎土中的眾生,不可唯以下劣的善為根本。」也有《阿彌陀經》的英譯本,云:「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根得生彼國。」少善根福德,泛指娑婆世間的有漏福善。

「多善根」是上善、無上善。這個「善」涵蓋了一切善根,故用「多」來形容。况且這個「多善根」是阿彌陀佛果上靠佛力成就,因中也靠佛力成就,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令我等凡夫得生無為涅槃的極樂報土。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敎念彌陀專復專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以一首偈釋《阿彌陀經》這段重要經文,云:「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敎念彌陀專復專」。極樂無為涅槃界,是阿彌陀佛以真實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凡夫以貪瞋煩惱心生,及隨有為生死的娑婆世間因緣所修的雜毒福善、所成的不實功德恐難得生。

故使釋尊教「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往生人,並選取「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之要法,所謂「一心」是心相上「專」,代表全信、深信,不懷疑;「不亂」是行相上「專」,不雜亂,代表不雜行、不雜修

「一心不亂」是繼「少善根福德因緣」較多人錯解《阿彌陀經》的地方,説成一種自力修持「禪定一心」、「心不散亂」、「事一心、理一心」,或「觀想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佛功夫,根本與念佛人以往生為目的,或阿彌陀佛以名號為度生的淨土法門,風馬牛不相及!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