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塊神聖的酥油花

塔爾寺除了在格魯教派具有顯赫和重要的地位外,亦以「三絶」──酥油花、璧畫、堆綉藝術馳名於世。無論工藝水平、藝術風格以至題材內容等各方面均在雪域各寺中獨佔鰲頭。

寺內一名土族的喇嘛帶領我們來到由香港李嘉誠先生捐資500萬元及該寺自籌1000萬元,於2003年落成的藏經樓旁邊、專門陳列油塑的酥油花館,近距離欣賞色彩鮮艷迷人,具有宗教和藝術雙重價值的酥油花。


酥油花是如何煉成的

酥油花是一種油塑工藝技術,藏民深信虔敬地以酥油花供養諸佛菩薩,可以息災增益,迅速成就佛境。酥油是藏民最喜食的奶油類食物,乃從犛牛或羊奶中提煉出來的脂肪。這種油脂呈凝固狀,可塑性極高。綜合二手資料及喇嘛口述,塔爾寺酥油與宗喀巴大師的夢境有莫大的關係,其工藝甚為複雜而獨特,製作時間選擇在冬季期間進行,理由是酥油不容易融化。

首先要將潔白的酥油長時間浸泡於冰涼的水中,將之揉成膏狀;製作之前僧侶須要沐浴發願進行佛事儀式,三十至四十名工藝僧侶會商議酥油花的主題內容,然後精心構思和策劃整個立體布局,接著是分工合作,交由擅長建築、景物、動物和人物等不同造型的掌尺帶領各自的徒弟在氣溫攝氏零度以下的房間分頭工作。

第一道工序是綁扎基本體架,按照腹稿以加工的柔軟草束、麻皮、竹杆及棍子等物件扎成各式各樣的骨架。第二道工序是將去年折下來的陳舊酥油花摻合上細草木灰,加工成韌性較強的黑色胎料,用胎料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態。在基本形態做妥後,掌尺會再把關審視後才定型。第三道工序是在膏狀的酥油中糅進各種顏料,成為油塑原料,塗繪上已定型的形體。最後工序是將塑造好的酥油花,用鐵絲固定在木板或盆內的位置,便形成栩栩如生、神態逼真、色彩斑斕立體的裝置藝術,展現深刻精闢的佛教故事和教義。

最令我敬佩之處是,為避免工藝僧侶的體溫對酥油花的影響,他們在搓捏膏狀的酥油時,事先要將自己的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之中,一旦手溫回暖,便再浸冰水或抓冰塊,保持冷卻。感同身受,換作自己的手一早便凍壞了,亦充份反映僧侶們為所信仰宗教無悔地獻出色身的大無畏精神。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