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淺談王安石的《夢》

今期為大家介紹宋朝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個超越古今的偉人,列寧說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梁啓超稱讚他是夏商周以來史上唯一完人!他表現出跨越時代的宏觀經濟學思想,比凱恩斯早一千年就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經濟學理論!但也有人說,他是古今第一小人,合王莽、曹操、司馬懿於一身,是個遺臭萬年、禍國殃民的奸臣!因為他,一個極其富強的王朝突然崩盤,最後更導致國家覆亡!為何同一個人會有這樣南轅北轍的評價呢?這個人物究竟是誰?

熙寧變法的推手,北宋政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王安石是也!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罷相隱居江寧(今江蘇南京),至元佑元年(1086年)逝世。那個時候,宋神宗也已鬱鬱而逝,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簾聽政,王安石所推行之新法幾乎全被廢掉。其後,宋哲宗親政,重新起用變法派,但朝廷內部鬥爭更趨激烈,新法已成為各派系傾軋的工具。從此,宋朝進入了黨爭的泥沼,不能自拔!

王安石退居江寧,加上兒子英年早逝,在他生命裏的最後十年間,心境出現頗大的轉變,此時的王安石深居簡出,忘情山水,同時潛心佛學,與高僧大德交往頻繁,宛如出世之人。許多學者已撰文評述王安石與佛學的因緣,人們一般相信王安石少年時學的是儒學,主張的也是儒學,而晚年則皈依佛教,推崇的也是佛教與佛學。事實上,變法慘敗與愛子離世,對王安石無疑是構成了雙倍沉重的打擊,幸好詩人與佛有緣,佛學智慧因此便能對他自我心理的調節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而精微細膩、富於哲思的禪宗思想也能撫平他剛強執拗的個性。王安石除了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正因為晚年熱衷佛教,所以他的作品內容和風格同時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創作了一系列的佛理詩,許多詩文詞句中都滲入了佛學思想,就如《夢》一詩: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詩人認為,人生如夢,不可捉摸,故人應具有無所求之心。當心無所求,心就寬廣,則一念不起,清淨空寂。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世間一切現象都不過是夢幻泡影,無常變遷,永不住止,所有的追求,終究無不歸於幻滅。這種幻滅,就如夢醒之時繼續追夢,迷迷茫茫,真假難分。如執著追夢,只會為虛幻的夢境苦惱。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內心空寂,一無所求,不再為虛幻的事情而苦惱,就能解脫自己的痛苦了。

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特別喜歡王安石這首詩,並就詩文下了注腳:「即使人生如夢,你只有這一個夢,只有這一個做夢的機會,豈可虛做此一夢,都似不曾生一般!」此外,在一封給叔父胡近仁的信函中,胡適對王安石這首啟迪人心的詩歌一再表揚,並說:「知世如夢,卻要在夢裡隨時隨地做下恒河沙的夢功德,此真有得於佛教之言。若糊糊塗塗過去,世間有我不加多,無我不減少,這才是睜開眼睛做夢,上無以對先人,中無以對自己的天才,下無以對子女也。」

已故臺灣知名作家李敖同樣十分喜愛王安石此詩,並將它翻譯為白話:「人生如夢,有什麼好追求的呢?什麼都不追求,我心如止水。可是,就在一個夢到另一個夢裡,我為人間,留下數不清的功德。」

王安石這首詩,說的是菩薩的境界與功德。胡適和李敖都是王安石千載以後的知音,他們以王安石的詩句提醒今天的我們:雖說人生如夢,但萬萬不能虛度也。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