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期)
受訪者也分享了許多餅乾模型如何改善他們個別的大腦區,由於內容實在太多,以下只列出一少部份,每區至少有一個例子,讓讀者感受其中。
思維區:把問題的原因找出來
受訪者F 表示了思維區的改善,將導致問題的深一層原因找出來。她是一名上水居民,向來受水貨客的困擾,不時受到行李箱碰撞身體或腳足,由於對方多數是不顧而去,令F對他們生起討厭的情緒,甚至「討厭內地人」之思緒龐統地存於腦海;練習餅乾正念後,漸漸令她找到討厭的真正原因:不是對方整個人,也不是從哪裏來,而是行為本身令她認為對方沒有禮貎、不懂尊重。假若是以禮相待,她也會以禮待之,並熱心地回答對方問題。
(F-20:14)把問題的原因找出來,而不是將個別問題影響整體……以前內地人問路,我一定不答。… 但現在如果他有禮貌地問我,我一定會答,……回答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不討厭內地人,其實我討厭的是沒有禮貌、不顧別人的人,即弄到別人也不會在意。
思維區:更了解自己
受訪者M表示思維區和情緒區均有改善。禪修前,她自己遇上三個難題:一、思緒也混亂得很;二、一直不明白為何這麼亂;三、比較情緒化。禪修過程中,她越能看清楚原本雜亂無章的思緒。一部分是來自外界,父母及社會等等的教育;另一部分是自己對人事物的想法。沒練習正念前,後者容易被前者埋沒;練習過後,明白外界的教育未必完全適合自己,因此內心的不安煩躁之負面情緒,也就漸漸平靜下來。換句話說,從練習正念中,受訪者M釐清了原來混亂的思想及因由,情緒也因此而安定下來。原文來自︰
(M-09:37;M-2019.02.15s)整體上,我更了解自己了,沒有那麼情緒化,整個人比較理性。……因為我未禪修前,思緒非常混亂,我一直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直也很想找到真正的自己,但因為思緒太混亂,一直也理不清。……通過禪修,首先能清理這些浮游的想法,讓自己看清這些想法是從那裏來,可能是父母,社會等的教化。……
[另一部分]發覺自己原來不是甚麼也不知道、沒有想法、沒有意見,原來其實我是有很多意見,但[之前]我不知道。……內心有套自己想法,但這些想法容易被埋沒。……理清了這些想法(外界與自己),她亦得知外界的教育未必完全是正知,她也無需因而感到不安煩躁,情緒亦較平靜。
意志區:變得有動力
同樣是受訪者M,講述她因為思考清晰而令意志力增加。學習禪修或正念後,表示舒服、輕鬆、穩定、心情好轉的人是不計其數,但表示因此而動力加強,卻少有人提出。或是學習者沒有表示,或是不知道意志力增強了,更有可能是帶領者也不知有這麼一回事。
受訪者M禪修前意志力比較弱,相信是由於思緒混亂導致找不到自己,失去生命的著力處、立足點;禪修後思路變得清楚,逐漸明白、接納自己的想法,尋回自己,有立足之處,自然也可發動前進的步伐,換言之即是動力增強了。如同一個人要跑步、向前,必須有一個主體,有立足點,牛頓力學的action and reaction才能發生效用,令生命向前奔往。
(M-13:05) 以前我是意志力非常薄弱的人,到現在也是這樣覺得。但是以前真的對一些事情不想做,沒有動力去做,但現在開始,會覺得如果那一天有禪修,肯做的事情會多了,會想清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當我知道原因,就會去做,會推動自己做得更多。
情感區:溝通變得有質素
受訪者L是和她的丈夫一齊來參加實驗,本身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稍有事情,便會出現負面情緒,在早期的「分享與聆聽」環節的確是時常投訴自己的工作遭遇。練習覺知後,成功觀察情緒的出現,要跟這些負緒與否,自己有所掌握。因此,對自己和別人的感覺好了,她舉例和丈夫吃飯時不再電視餸飯,而是可以互相更無阻隔地溝通。
(L-13:25) …… [練習覺知] 以前有一些事發生,就會出現情緒,就覺得你很老套、很不合理,但禪修後awareness強了,自己有一道門接收,我要不要你這個訊息,或是我應該怎樣回應,emotion未必會馬上出來。分別是會有的。
(L-14:30) 之前因為我的性格是很急的人,事情一來馬上有反應。但禪修後我覺得自己進步了,對自己感覺和他人感覺也會好一點。
(L-15:14) 先生覺得有分別,好簡單,以前吃飯會看電視,現在不會。現在會聽純音樂,吃飯就是吃飯,也會聊天,分享當日的事。我們在吃飯時,溝通變得有質素。
感官區:改善睡眠質素
受訪者F也表示其中一課講述睡眠令她非常深刻。影響睡眠的前因後果,改善的實際方法,都在這一實驗課講述。千千萬萬的禪修或正念課,包括學校的正規課,似乎都忽略了影響我們大腦的基本條件:睡眠質素。眼高手低,當理論道理說太多而忘記最基本的一步,學習者實是難以寸進。
(L-09:20) 例如沒有想過他會說「一覺瞓天光」。其實他說的邏輯性、合理性,我也沒想過會是在禪修課程中會聽到,覺得很impressive,在他講課的時候。
五區:一套劇,講全部五區運作
這一實驗課,確是令許多參與者印象深刻。要令參與者感受和認識整個餅乾,光是講述是不容易辦到,於是筆者運用當時的流行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主角的際遇,主角每集均有無數的內心對話,由最初意志區失敗對自己懷疑,轉向情感探索、意志的堅持而又再退縮、思維的開發等等,不斷相信又懷疑自己的專業和能力,最終又最終地尋回一切,贏得真愛、重建自信。
每段際遇都可突顯出主角某區大腦的功能,由於我們的大腦對於情節,包括連貫又充滿情感的現實故事,比較容易記憶。依「聆聽與分享」的眾多聲音,這些情節有效地令參與者感受和認知整個餅乾的運作。
(C-22:07) 我看可以這樣演繹,還有那次是透過一套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去分析主角,就像一個個案研究,原來可以這樣尋找自己的價值。因為那套有不同的戲劇元素,感覺比較貼近自己,發覺原來可以這樣看,或者看一些劇集時,也可以用禪修的框架去分析,那是其中一個。
多區——調控功能
參與者使用調控功能的情況,以下列舉四段對話,略作分析。
拆件、平衡:應對身體不適
受訪者F分享了她使用拆件及轉區功能。不少人縱然有多神勇,患病時便快速下沉,各種心理都走下坡,心情轉差、思維變遲鈍或固執、意志低落等等。受訪者F練習覺知後,當某天自己身體不適時,會使用拆件功能,減少心理各區被波及的程度,提醒自己只是身體出毛病,其他區不一定同樣不滯。她繼而轉向意志區,工作的動力雖然受影響但還是有的,令當日不至一事無成,甚麼都無法進行。這一轉向,同時也避免被負情緒所糾纏,被單純的病痛擊潰整個人,使大腦得以保持某程度上的平衡,此即平衡功能也。
(F-10:31) [餅乾模型]可以具體將大腦每天使用的區域分開。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便懂得即時疏通自己的思維模式,例如我那天不舒服,我會告訴自己:「我只是身體欠佳,但不代表思考或行動不行。」可能只是身體不行,但行動力還是有的,只是低一點而已,不是完全沒有的。那我就不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崩潰,或影響情緒,其他什麼都不想做,現在不會了。
平衡:多一個工具檢視自己的生活
受訪者C也表示各區的作用不直太大或太多,否則便會出問題。這代表他有在使用餅乾模型,包括平衡功能,來檢測、明白身心的狀態。
(C-17:17) 不同板塊(大腦區)有獨特的作用,[某區的]作用如果過大或過少,也會出現問題。這⋯⋯是此模型給我的體會,多了一個工具去檢視自己的生活,或多了一個方式明白自己的身心狀態。
選區:改善與家人的相處
受訪者M展現她如何使用選區功能。學習餅乾前,她面對的事情時,輕易被不開心的情緒左右而覺得整件事都沒有希望;練習後,同一情景,學會選擇其他區來面對。她以母女關係作為例子。據她描述,母親是一個比較高壓式的人,使用從高而下,要子女服從之類的管教方式,她無法接受,因此對母親的感覺多是負面;學習餅乾後,嘗試於同一情境,選擇不同區來應對,她選擇使用理性區來認識母親,理解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思維,明白了前因後果,於是對母親多了體諒和接納。
(M-10:42) 那我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人,很容易被情緒阻礙一些想法,可能因為不開心,馬上會覺得這件事很sad。但學了Biscuit Model後,我發覺那時可能是情緒不好,但從其他方面看,從理性方面看,那件事發展成這樣其實是很正常的,其實沒有必要sad ,這是一個因果,那我會將事情看得更全面,就不會將自己偏向一邊。
(M-11:45) 我禪修之前對媽媽差的感覺比較多,因為覺得她是很兇、很controlling而高壓式的人。那時我對她不喜歡的感覺會比較多,但禪修後會對她慈悲的感覺多了,也明白為什麼她會形成了這樣的性格,可以更加體諒她,對她也不會只有差的感覺,好的感覺多了,接受程度也高了很多。
情感與思維:活得快樂,眼光開闊
受訪者H和她丈夫是一起來參與實驗的,兩位均為基督徒。他們練習餅乾模型對之後的轉變,特別是受訪者H,非常全面。首先是他們教會的傳道人,主動告訴他們與以前不同了,活得比較快樂,看待事情的視野也擴濶了。如何快樂、如何視野擴濶?她在接下的訪談中一一透露。
(H-05:00) 我教會的傳道人⋯⋯他主動告訴我,覺得我們倆夫婦與以前不同了。我問他有甚麼不同,他說覺得我們比較快樂了,看事情的眼光開闊了,即對過去同一件事,我們的態度有些不同了。
思維:學會多面向思考
接著受訪者舉出例子:本身兩夫妻喜喜歡新聞時事,過去閱讀某些報導後便會下定論,猶如她提及的某些朋友;練習餅乾後,心思開濶了,知道報導背後還有許多不同又未知的因素,學會多面方的思維。這是思維上的轉變。
(H-13:33) 分析如何看新聞那一課。這一課我和先生經常談起,發覺對我們有很大的改變。以前我們會以單一的新聞去評論一件事,看一些報道就會定型事件,但現在比較清晰每一件新聞背後也有很多原因,而我們沒有身處其中,很多事情其實也不完全知道,可能有時我們被一些報道誤導了自己,所以現在看到任何新聞或報道也不會那麼快給予評價。
(H-15:43) 有時我們接觸朋友時,我覺得他們看事情看得很死,即他們這樣看,事情就一定是這樣,但現在我們發覺好像不是。因為始終去到我們這樣的年齡,我們也叫做中年,心裏也有固有的價值觀,可能也會有一點固執,但現在好像反而開放了。
感官與情感:遇到水腫,一天就處之泰然
另外,她本身是一名比較容易擔憂的人,加上現時是癌症康復者,應會很害怕,負情緒也如排山倒海般湧來;但練習餅乾正念後,遇上後遺症水腫,她卻能一天後便能接納這壞消息而處之泰然,回到正常生活的步調。這是情緒上的轉變。
(H-20:32) 我本來是一個癌症康復者,所以這個身分也會帶給我一些枷鎖。我會很擔心會不會有機會復發,或這個病也會給我一些後遺症。舉例來說,最近的後遺症是手有水腫,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有學禪修,會對我的情緒有很大影響。我會很害怕、焦慮會排山倒海地湧出來。因為以我過去的性格來說,即使我沒事時,也會有很多擔憂,更何況是我有事呢?
(H-20:50) 但現在來說我覺得我輕鬆了,即使我最近檢查,發現水腫情況差了很多,但我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有一點不開心,消化了這個消息後,就處之泰然了。
整個人的轉變:重病後活得更開心
最後,是她反省到自己患上重病,應該是非常不開心才對,但現時反而比以前活得更開心。類似這段的話語,她在訪談中重複了三次。這奇妙的情況,情感與思維上的改進,她相信與練習餅乾正念有密切關係。加上她在臉書,和面談時,均表示現在對很多東西變得更感興趣,學習動力增加了。假若說餅乾正念令她更能克服病患,令她的情感、思維、意志區均有所進步,應是有相當的說服力。
(H-25:26) 我真的好像比以前更開心。其實很奇怪,我沒有理由患病後,病得那麼嚴重,還比以前更開心。但是是身邊的人告訴我不同了。甚至我覺得我們的改變會令到有些朋友會對禪修有興趣。(類同內容,重複了三次)
分析小結
綜合以上的類別及個案分析,可以得出「餅乾」實驗的成效。
受訪者能運用:
「拆件」功能,將大腦信息分區,避免整個人被波及。
「轉區」功能,遇上人事之時,覺知地選擇適合的大腦區來應對。
「平衡」功能,覺知某區出現問題時,需要轉區來保持大腦的平衡。
對比傳統教學,
「餅乾模型」更有效地幫助參加者應對生活上的各種問題。
這些成效無疑是令人鼓舞。再次提醒,這不代表餅乾可以應用於每人身上,而且需要更大的樣本,更精準、具體的實驗,鎖定在某一效應⋯⋯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願意出席、平日有否練習、學生有否能力,都會影響成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