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佛教之中,有特殊意義,當用來做為譬喻。在《勝鬘經》、《涅槃經》、《無量壽經》,以及《阿含經》裏,都有用牛來作種種比喻。而中國的廓庵禪師撰寫了一本名為《十牛圖》的書,以牛來比喻「心」。
由此可見,從古到今,佛教與牛的關係是密切的。不過世人對牛的態度,並非人人如此。在一些世人眼中,牛除了幫助耕種之外,就是人類的食物。數千年來,牛為人類貢獻良多,但我們有沒有真正了解牠們?認識牠們也是眾生之一?更令人不安的是,歷史上,牛甚至曾經大規模被屠殺。
十多年前,有一位出家人與朋友去到曼谷,他們聽聞當地的牛隻,幫助人類工作十多年,年紀老邁,不能再耕種之後,就會被集體屠宰。他二人對此很不忍心,於是,四處尋求拯救的方法。
他們向當地寺院詢問,但回應都是負面的。有些人希望為老牛做點事,不過遇到很多問題,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地方安置牠們。
這位為老牛東奔西走的出家人,便是香港出生、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國際佛教觀音寺的的觀成法師。
大量老牛需要拯救,除了地方問題,其他設施亦要考慮。有見及此,法師開始計劃開設農場,希望這些老牛可以安度餘生。
轉眼間,多年前的心願,現在已經實現。今年,觀成法師再次回到農場,為老牛灑淨,希望牠們往生之後,可以去到淨土。
法師坦言,當他第一次為牛隻灑淨時,牠們都很害怕,以為將會面臨被屠宰的命運。但經過多年以後,牠們知道不是被屠宰,而是祝福。牠們與人類已經重建信任。
佛陀教導我們眾生平等,牛與人都是眾生之一,為何要剝削牠們的生存權?觀成法師更指,無論是這些牛,還是其他動物,都是有感情的,像人類一樣。從牠們眼裏,可以見到一種慈悲,一種情。由於多年建立的信任,老牛已經不再怕人。所以,法師在灑淨的過程中,感覺到牠們的心情放鬆、平和、喜樂。
觀成法師更指,受新冠疫情影響,有多年沒有來到農場。今次再來,覺得環境改變了很多。首先是地方大了,四周環境亦好了,更建有水池,老牛可以自由暢泳。回想當年,知道老牛的最終命運時,觀成法師仍然非常痛心:「這些牛服務我們十年,有些更達十五年,不應該等到牠們沒有工作能力,不能再為我們貢獻時,便拿去屠宰當食物。好像與我們毫無關係一樣。」法師覺得這樣太不人道,於是發願要救這些老牛。最後他們訂立一個計劃,要建立一個專為老牛而設的農場,讓牠們「退役」之後,有個安身之所。
觀成法師指,現時整個農場有數十人參與,當中包括義工及工作人員。他們為老牛出心出力,只求付出,不問收獲。從照顧老牛的過程中,他們體會到何謂慈悲、何謂平等、何謂愛。
例如觀成法師其中一位弟子,更是全家總動員來支持農場的蔡太。雖然蔡生已往生,而蔡太年時已高,但她發願有生之年,會繼續出心照顧老牛。如果她百年歸老,照顧牛隻的責任,便由女兒來繼承。
又例如有一位公司經理,他指以前有人到農場買牛,然後不知牽去甚麼地方。但現在很多人來捐款,但不會把牛牽走,而是讓牠們留在農場,讓老牛平安度過每一日,直到命終。他看到其他人對老牛的改變。當地人開始懂得尊重老牛,尊重生命。
這裏不只是農場,更是能改變人心的地方。因此,他希望能擴大這一個項目,讓更多牛隻受惠。
而農場主人指,雖然這裏好多工作要做,但見到老牛可以在這個安全又寧靜的地方,安享晚年,大家都滿心歡喜。
說到農場的未來,農場主人、公司經理和觀成法師都不約而同,希望可以繼續擴展農場,增加更多服務,令更多牛隻受惠。法師更指,如果因緣具足,計劃能如期進行的話,他想把受惠老牛的種類,由水牛擴展到乳牛。但他們都知道,這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不過他們有信心可以做得到。
感恩一篇有意義的訪問!
讓我作為六道眾生的一員,思考我們如何相融共存,而且因為我們有更大的方便而可以方便更大的護持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