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讓年輕的心靈「放鬆心體驗」

禪修前的「相見歡」遊戲
禪修前的「相見歡」遊戲

現代都市生活日趨繁忙,職場人士爭分奪秒、勤耕力作已被視作等閒,而一向被認為仍在校園樂土享受著無憂歲月的莘莘學子,如今也為升學、考試、家庭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事情而煩惱。學校的教育當然能夠給予同學知識技能以及人格道德上的培養,然而青少年的心靈健康也不可忽略,如何能讓我們這一群未來的社會棟樑在面臨重重壓力下,仍能保持快樂而昂揚的精神面貌呢?法鼓山(香港分會)特意為在地的初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於去年下旬及今年春天之際舉辦名為「放鬆心體驗」的多次禪修活動,希望透過禪修的訓練為同學在困頓之中打開一扇窗戶,讓他們在日常生活裡面以一種正面的心態和實用的技巧,去迎接生命中每一波的挑戰,釋然積極地過好每一天。曾加參加禪修活動的學校包括:佛教大雄中學、香港教育學院以及香港浸會大學,以下是他們活動後的一些心得分享:

劉潤豪 (佛教大雄中學4C班)

最初得悉要到一個不知名的陌生地方禪修,腦海中的首個畫面是,我要打坐兩小時,閉上眼睛,不許說話,不許行動,只得靜靜地坐在一角──這就是我心中所謂的禪修了。豈料參加過後,竟然是意料之外的一件「趣事」。

在一個幢古舊殘破的工業大廈內,竟有一個裝修美麗的活動室,地方闊大,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讓我知道禪修不一定在深山野嶺裡進行。更沒有想過有唱歌、遊戲及分享環節,最終想帶出的主題是「放鬆」。法師明白到身為學生的我們,時常面對追求好成績等壓力,所以便教導我們通過禪修來放鬆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那麼學習便會事半功倍。

經過今天的禪修體驗後,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多多運用今次所學習到的各種禪修方法,來面對日後的種種壓力。總括來說,本次活動確是一個寶貴的體驗,這是在課本或課堂上無法體會到的,希望再有機會參加!

楊曉迎 (佛教大雄中學4C班)

禪修活動,初時看見這四個字就覺得一定十分沉悶,現在活動結束了,卻有另一番感受。首先,我們進行的是「托水缽」這個活動。我們每人也手捧盛滿水的碗,然後走路。其間,我本來覺得自己也算是蠻專注於水中,卻不斷聽到背後傳來的笑聲,好奇心驅使我也很想回頭去了解,但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怕水溢出來。走到最後的一段路,我開始不自覺地走得較快,後來察覺了才減慢步速。快要到達終點的時候,我前面一位同學不小心把水倒在地上,於是我就更加小心,最後成功把水缽裡的水倒進指定的水桶。而能滴水不漏的完成整個過程是蠻有滿足感的。

其實,對於將面對的考驗、考試,我們也要專注地準備及應付。法師說得對,我們常常因為在乎別人的看法而影響自己,甚至迷失了自己。放下別人的看法吧!我會盡力嘗試的。最後是禪修的部份,我平常是個緊張,缺乏安全感的人,而在禪修期間我感到自己有比較輕鬆的一面,雖然沒有完全放鬆下來,但這也不失是個好方法。我覺得時間好似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兩個小時了,也是充實的一個活動,難得的體驗。

司徒啟駿 (佛教大雄中學5D班)

在今次禪修中,以「托水缽」活動的印象最為深刻。起初以為這活動是很容易的,但實際上十分困難。「心如止水」是今次活動要我們學習的──水的表面如同我們的心境,要專心一意去做一件事,才會成功。

在學校上課時,要專心放鬆去學習,才是通向成功的方法。「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現時的學習方式行不通,就要改變方法。方法正確,心也要專注。這是我在今次活動所學到的。

重頭戲--托水缽(一)
重頭戲--托水缽(一)
托水缽(二)
托水缽(二)
托水缽(三)
托水缽(三)

李睿康 (佛教大雄中學4A班)

在今次的活動中,我歸納了活動的主要目的:這就是學習「放鬆」和「專注」,而最重點的環節就是「禪修」。在介紹的時候,初時以為與平日聽講座和聽匯報一樣,千篇一律,可是特別之處卻在後面──我們除了聽講法師分享禪修的好處外,還讓我們有實踐的機會,親身去感受禪修的感覺。這是一個十分好的介紹和講解。禪修可以令我們放鬆身體,包括:眼睛、腦袋……等感官和其他器官。日常生活當中,眼睛看事物使眼睛緊張;腦袋在思考亦使腦部緊張。而禪修就能讓我們的感官和心念免於過度的運作,使身心一切放鬆,但我們仍可把感覺集中起來,並把感覺專注在呼氣、吸氣等日常不被關注的無意識動作。

其實「放鬆」和「專注」的概念也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考試時不要緊張,要放鬆才可以發揮自己的水準,而且還要專注在自己的試卷上,才能把個人的能力發揮出來。而考試後,亦要放鬆,既然過去了,就不要再擔心試卷了,因為擔心也改變不了成績。所以應把專注集中在目前的事物上。

我認為禪修只是過程,而「放鬆」和「專注」才是最終的目的。

徐茵茵 (佛教大雄中學5B班)

這次的禪修活動很有意義,我有特別深刻的體會,因為我其實懷著很擔憂的心情去參加這次活動。由於某些事情的關係,我曾經考慮缺席這個活動,但明白不去的話會為老師及各同學帶來不便,所以就選擇去。

可能這段時間因為家裡的事情而不開心,再加上考試將至,壓力隨之而來,各樣的壓力每天都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那種難以呼吸的感覺令我對這次禪修更有期望,希望透過禪修活動而學會怎樣將壓力化為動力,放鬆自己的身心。

剛到達時,心情還是未平復,緊張得很。之後,慢慢投入當中,忘記暫時的不快與擔憂。用輕鬆、沒有負擔的心去體驗禪修,這讓我暫時得以放鬆。不知道是我太累了,還是什麼,我在禪修時睡著了,而那種無憂無慮的心情,更讓我不想離開。其後,透過與常炬法師及法青組長的聊天,令我明白困難的日子總會過去,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其實這些道理我是明白的,但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可是我會努力嘗試,往後再有不開心或急躁時,可以用禪修方法令自己放鬆,從而想清楚下一步該如何面對。

常炬法師的開示
常炬法師的開示
最後齊唱現代佛曲
最後齊唱現代佛曲

盧析琬 (香港教育學院)

3月3日,我隨學科導師和同學到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進行參訪,從「托水缽」和坐禪兩個活動學習有關中國禪宗與現代生活的知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活動是「托水缽」。法師先講述「托水缽」是由「托油缽」的故事演變而來,並簡介「托油缽」的故事:「從前有個印度國王供養了一個比丘很長的時間,但這個比丘卻遲遲未能開悟,國王感到十分氣憤,於是命令比丘手持一個盛滿滾油的缽,走過一段佈滿障礙的道路,而比丘不能在托油缽時滴出一滴油,否則會被處死……」聽過這故事後,法師請我們體驗與之相若的「托水缽」活動,並提醒我們托水缽時要「清楚放鬆」。

還記得「托水缽」時,我們要托著一個盛滿水的碗,走完一段指定的路。剛開始時,心裡還是滿懷信心的,在走平路時還可以平穩地拿著一個盛滿水的碗,不讓碗內的水溢出來。但在下梯階時,碗中滿滿的水隨著身體的搖晃而溢出,心裡不禁慌張起來,故此調慢了腳步,慢慢地下樓,以免碗內的水再溢出來。但下樓後卻察覺到自己與前面的同學的距離愈來愈遠,故加緊了腳步,想要拉近彼此的距離,沒想到碗內的水隨著緊張的心情又溢了出來。眼見碗內的水已溢出了數次,心裡又驚慌起來,此時看見碗內的水十分波動。於是,我就停了腳步,待碗內的水稍為平靜才繼續走。在上樓時,我碗內的水已沒有再溢出來,並能一直走到終點。

是次活動令我感受深刻。雖然我力求專注,時刻留意著,但碗內的水卻隨著我起伏不平的心情而波動,而身體亦隨著緊張的心情而繃緊起來。碗內的水就像心的倒影,心不定則水不靜,心平定則水平靜。回想起法師「清楚放鬆」的提點,再回想起自己實踐時的表現,確被起伏的心情左右了我,包括身體亦隨著心情而有所變化。故此,要做到清楚放鬆,專注並覺察自己的心境和身體的感覺。而做人亦然,若能以「清楚放鬆」去做人做事,加上專注和覺察,不因心急而亂了步伐,定能事半功倍,面對問題時亦能處之泰然,問題亦能迎刃而解。

一個看似簡單的托水缽活動教人領悟「清楚放鬆」的道理及其重要性。「清楚放鬆」不能以空想和空談就能明瞭,必須要親身經驗才能明白和悟出箇中道理。

在這不到半天的活動裡,讓我們知道,「禪修」不一定如世外高人練仙成道般虛幻渺遠,它既不複雜,而且樸實近人,只需要一塊方墊、一個蒲團、一份誠懇的態度,然後就可在「放鬆」和「專注」當中尋獲那份久違了的平安與滿足,在「放鬆」和「專注」底下,游刃於紛繁亂雜的人間世情裡,而原來心靈的安和豐富就是如此的簡單。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