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坐姿、明妄念──禪修營小錦囊(三)

(續上期)

調坐姿

禪修的坐姿很重要,影響坐的耐力和質素。

現代人比當年只能在地上跏趺而坐的印度人多了一個坐的方法:坐椅子。我在不同的道場也見多了學員因為種種的原因而要求坐椅子,多的是怕腳痛。

羅時憲教授甚至表示他知道坐椅子禪修也可以達到輕安[1]。不過,法鼓山則鼓勵盤腿,最好是雙盤,不然,單盤或散盤也好。我也贊成後者的看法。

盤腿會幫助身內氣脈運行。聖嚴法師表示「打坐時盤腿的好處是使我們身體的兩隻腳的氣是對流的,血液沒有對流而氣能對流;另外我們講氣是儲蓄的而非放掉的,因此我們用一般坐姿的話,氣可能從腳尖排出去。」[2]

我也覺得盤腿和雙手相碰結手印有助心向內攝,對初學者較多助力。依據《大智度論》卷七的解釋:「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

另外,坐時要挺腰不挺胸,可想像有條線向上拉著整條脊骨;又可借用東蓮覺苑果如法師在行儀班的提示:「後頸貼近(海青)衣領。」這都可使習慣低頭打電腦或打機的城市人坐得端正,讓氧氣順暢地流入大腦,避免了昏沉。

緊記原則:調坐姿,助內攝;後頸伸直,腦醒氣足。

明妄念

繼程法師重視禪修營的小參,因為它「具有禪修者向老師報告進度、狀態的作用,當然更是禪修者個別或深入指導的方便。禪眾向老師報告進度,讓老師明白其狀況,看是否有需要指示;或禪眾在方法應用上有問題,就需要指導及調整,而禪眾已用功至一定的程度,需要較深入方法的教導,使禪眾能進一步提昇。」[3]

參加正念禪修中心灑甘露尊者主持的禪修營,最難得是每人每天都可有小參。慈悲又很有魄力的他細心地聆聽我們報告每天禪修的情况,又解答我們遇到的難題。

有幾次我提出身心遇到的新狀况,尊者總先問我生活上的經驗或者過去有否一些病痛或意外。我心裏曾有些納悶:那些往事跟我的問題有甚麽關係?這些狀况都是參加了這次禪修營才發生啊!

最近一次參加尊者的禪四,我們大都坐得十分安定。我發覺開始像以往曾發生的狀况:很多細微的往事在身心放鬆後一連串地浮起,我跟從尊者的指示:「知道、知道、知道」,輕易地處理了。但是,跟著又出現另一種情况:一些不認識的人及事不請自來,更迅速發展出一幕又一幕的畫面。我在小參時請教尊者,他即時的回答:習慣。

我當場如夢初醒,才體會到一切發生的事總有原因,不是突然發生的。那主要的原因源自我們的過去,而最強的推動力是我們的習慣,包括平時的生活模式,如遲睡或少睡便易昏沉;如平時慣了坐禪一小時便下座,現在禪修營要坐一個半小時,便會在一小時後開始心動,很易出了定,如不放腿,便要忍痛半小時等等。

最大的提示是思维的習慣模式。

我素來是電影迷,既愛拍照、看書和寫文章,有時還因偶能在平凡事物看到美的構圖,或將幾件無關連的事很快可發展成有畫面故事而引以自豪。豈料坐禪時,這種能力便成了強大的干擾。心思越複雜,又喜舉一反三或常三心兩意的人,就要明白坐禪遇到的繽紛妄念其來有自啊!

原來真正明白因緣和合又定力夠強的修道者,才能隨順因緣,見招拆招,不給自己的習慣生活形式或思維方法所誤導,活在當下,看清人事的真實面目,才能當家作主,自在無礙!

緊記原則:知習慣,明因果,隨緣自在。 (待續)

[1] 羅時憲教授:《止觀大意講記》(佛教法相學會弘法資源有限公司,香港) p.60-61"

[2] 聖嚴法師網上開示

[3] 人生雜誌Humanity Magazine Facebook 文章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