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菩薩的終身學習─五明處的修習

(圖:Pixabay)

一般聽見菩薩,都會想起「觀世音菩薩」,然後就覺得菩薩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然而在佛教裏頭,菩薩一稱並非單指成就偉大的聖者,而是泛指發菩提心,希望自利利他的眾生。換句說話,只要願菩提心求覺悟、又悟他的眾生,都稱為菩薩。那麼在人間修行的菩薩,除了努力實踐六度和四攝的法門外,還要學習甚麼呢?常聽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甚麼是五明處?為何五明處是菩薩學習的五科內容?本文將會以《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淺析菩薩於五明處求法的內容的目的。

菩薩「當求何法」?作為自利利他的修行者,菩薩有甚麼正法內容要學習呢?根據《瑜伽師地論》謂:「諸菩薩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道、一切世間工業處論。」菩薩當求四法,不只是菩薩藏法的本科,連同聲聞藏法、外(教)的理論及世俗一切的專業知識都要學習。這四法又與五明有何關係?四法又可攝入五明處。依據《瑜伽師地論》,五明處(乃):「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菩薩於此五種明處,若正勤求,則名勤求一切明處」。簡單依序說明:

一、內明:佛法的修行內容(即菩薩、聲聞修行法門);

二、因明:與邏輯推理有關的知識;

三、聲明:與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

四、醫方:世間的醫學治療知識(二至四處即為外道之知識);

五、工業:一切世間專業、行業知識(即一切世間工業論)。

從以上四法、五明可見菩薩的學習內容非常廣泛,並不是單單專修佛法便能達致自利利他,而是要廣修許多佛法以外的知識技能才能夠成就。為何菩薩需要求如此多學問知識?這正正是菩薩與其他小乘行者的不同,菩薩不只是自覺,更是求覺他的慈悲心。因要度不同根器、不同類別的眾生,菩薩應要多善巧方便才能別攝受眾生、親近眾生及讓眾生信服。下文將討論五明處如何有利於菩薩提升本身的能力及度他的善巧程度,即學習五明之目的。

「菩薩何故求聞正法?」此段將會分別依次說明五明的作用,以顯菩薩求法之目的:

一、內明能夠利於菩薩的自覺,菩薩所修的正法均依經律論三藏,隨順正法的教導而修行;至於利他方面,能夠詳細、廣泛地向趣向人天乘的眾生、聲聞乘的眾生說法,使他們得到利樂,即以他人為目的。

二、因明能夠於三方面,使菩薩在面對不同的外道的質難時,折服外教。第一,菩薩學習因明等哲理推理能力,能夠如實地分辨外道的錯誤見解,如「無因論、不平等因論」等;第二,因能了解外教的惡見,就能夠針對不同的錯見而進行壓制,以遏抑惡言說廣流於世間;第三,對於真實聖教,即是佛法能夠增加堅定不移的信心,又能使到未信解者信解。

三、聲明能夠令菩薩學習更多高雅、有深度的典籍,有助眾生敬信;同時亦使菩薩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字,有助於說法時令不同文化程度眾生了解佛法及正理。

四、醫明不只使菩薩能夠治療眾生種種身體疾病,更能施予不同的精神支援及安撫,饒益不同的眾生。

五、諸世間工業智處使菩薩能夠積集不同的資糧,以資自身修行及利益有情;菩薩若掌握世間不同的技巧工藝,更能如發明家般,製造方便生活等機械器具。這些都能夠使到菩薩自度度他的程度更廣、更甚。

由上文可知菩薩修學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識非常豐富的智者,然而菩薩所學並非單純自利,為廣度眾生而猛利學習不同的出世間及世間知識。同時這些學習的內容都非常「貼地」,不遠離世界、社會、人們的知識,而是不斷地與時並進,不限制學習的範圍,可見「佛不遠人」的佛法精神。從「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我們修行菩薩道,不只是發菩提心,而是要不斷透過聞、思、修,去求不同的正法,並不能偏於學佛法,亦都要為度眾生而學習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

延伸閱讀

佛教是否迷信?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