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云何菩薩自性慧?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醫方明處,四、聲明處,五、工業明處。當知即是菩薩一切慧之自性。」
菩薩的自性慧,就是五明。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菩薩何故求聞正法?」又云:「如是一切明處所攝,有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菩薩於此五種明處,若正勤求,則名勤求一切明處。」菩薩求聞正法,也就是勤求學習五明。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中說:「從前彌勒菩薩,曾總括應該修學的說:『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大乘佛弟子應該修學的五類學術。五明是:一、聲明:是語言文字學,包括有語言、訓詁、文法、音韻(也通於音樂)等。二、因明:因是原因,理由,這是依已知而求未知,察事辯理的學問。在語言方面,是辯論術;在思想方面,是理則學──邏輯。三、醫方明:這是醫、藥、生理、優生等學問。四、工巧明:這是基於數學,所有的物理科學,以及實用的工作技巧。五、內明:上四種為共(外)世間的;佛的教育,是在這共世間學的四明上,進修不共的佛學,所以叫內明。
一、內明
謂諸菩薩求內明時,為正修行,法隨法行,為廣開示,利悟於他。
大約的說,內明就是佛法。《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云何內明處?當知略說有四種。一、由事施設建立相,二、由想差別施設建立相,三、由攝聖教義相,四、由佛教所應知處相。」以上只是簡略的列出內明處,詳細的解釋,請參考《瑜伽師地論》卷十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菩薩發起如是精進求正法已;復能如實如理思惟。要正修行法隨法行,方得名為隨順佛法;非但聽聞文字音聲而得清淨。」菩薩精進尋求正法。發這個心以後,誠懇的、合乎道理去思惟佛法,內心決定能努力的修學聖道。若是只是學習文字上的佛法,不能說是法隨法行,就不是隨順佛法了!不是聽聞了文字的音聲的佛法,就能清淨,就能得涅槃了,一定要法隨法行才可以。要有解,而後要有行才能算是隨順佛法的。
「法隨法行」,第一個「法」字是涅槃;「隨法」就是八聖道。「法」,它不是涅槃,但是若這樣的學習,它就能隨順到涅槃那裏去,所以叫「隨法」。如果想要得涅槃,修八正道,就能慢慢到涅槃那裏去了,這叫做「法隨法行」。第一個「法」就說你的願望。第二個「隨法」,就是得涅槃的道。第三個字是「行」,修行八正道就能得涅槃。這就是求正法的原因。
有些學習佛法的人,可能不想得涅槃,可能還有其他目的,那就是想廣博的為一切眾生宣揚佛法,讓他們相信佛法、修學聖道。弘揚佛法,如果要加上「法隨法行」,對於佛法的認識會更深刻。
「菩薩求內明時,為正修行,法隨法行」,聞思修三種智慧都具足的,也可能沒得聖道、也可能得聖道。然後再有大悲心,有廣大的智慧,能開示佛法的真理,能利益開悟一切眾生。
簡單的說,為甚麼要學習佛法?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利,一個是利益眾生。
二、因明
若諸菩薩求因明時,為欲如實了知外道所造因論是惡言說,為欲降伏他諸異論,為欲於此真實聖教未淨信者,令其淨信,已淨信者倍令增廣。
若諸菩薩修因明,要有這樣的智慧認識,能夠真實地明白「外道」,佛法以外的道理,都是有罪過的言論。
學習因明第二個目的是應用佛法的智慧,能降伏外道異論。
還沒能夠對佛法建立淨信的人,令其淨信。教導他,使令他相信佛法,這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若學習這個《因明論》,就對於這件事有幫助。已經對於佛法有了清淨的信心的人,再去教化他呢,使令他更進一步的,對於佛法做種種的功德,都逐漸、逐漸地成就了。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功德逐漸的都成就了。
三、聲明
若諸菩薩求聲明時,為令信樂典語眾生,於菩薩身深生敬信。為欲悟入詁訓言音文句差別。於一義中,種種品類,殊音隨說。
「聲明」就是文學。說出來的言句非常的莊嚴、非常的美好,眾生聽了生歡喜心,對菩薩就有恭敬了。
「悟入」是能夠理解裏面的事情。「詁」就是古代的文句。「訓」就是解釋。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古代的經書,使令現代的人能聽得懂,叫做「詁訓」。
「言音」就是說話,「文句」就是書本子。古代的文句是甚麼話,現代的文句是甚麼,這個「差別」能明白,那這也屬於聲明裏的一義。你要學習這文學呢?就是這件事你也能夠悟入了。
在一個道理裏面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文句、各式各樣的語言來宣說、解釋。比如說用古代的文句怎麼講,若用現代的文句怎麼講。用現代的文句也可以各式各樣的文句來解釋這一句話。這是屬於文學的範圍內,都屬於聲明。
四、醫方明
若諸菩薩求醫明時,為息眾生種種疾病,為欲饒益一切大眾。
病有生理和心理之分,菩薩要學習醫理,目的是為了治療眾生各式各樣的病,使令眾生身體、心理能夠痊癒,恢復健康。菩薩能治病,就能利益一切眾生。
五、工業明
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業智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發眾生甚希奇想,為以巧智平等分布,饒益攝受無量眾生。
「工」,就是巧妙的意思,各式各樣的工業的事情,這也是智慧。
菩薩學習這麼多的工業,目的是求財,集聚很多的財富,用財富來利益眾生。
菩薩有巧妙的智慧,集聚了財寶,又有巧妙的智慧,把所集聚的財富,平等的分布給眾生,來饒益眾生。這樣做了以後就能接引眾生到佛教來,對於佛法有淨信了,這叫做「攝受無量眾生」。
菩薩求此一切五明,為令無上正等菩提大智資糧速得圓滿,非不於此一切明處次第修學,能得無障一切智智。
菩薩的根本的願力,是希望成就得無上菩提的,其中的功德中最重要的是大智慧。大智慧的資糧,「資糧」就是因,有了因而後才能得到大智慧的果。菩薩若修學五明,資糧圓滿了,能得無障礙的一切種智;若不修學這五明處,是不能得無上菩提的。